10月3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2025年第四季度中外媒体学术沙龙。沙龙主题为“聚焦进博会 解读四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视角”。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研究员、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亮研究员、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研究员、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广婷先后就“绿色开放:进博会如何平衡‘碳关税’与‘发展权’”,“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全球产业链重塑:从上海科创中心看四中全会‘创新驱动’战略”,“AI驱动的开放生态:从‘数智赋能’到‘全球治理新规则’”,“进博会:全球多边贸易的‘韧性枢纽’”做了演讲。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记者联络处一级调研员张宇致欢迎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主任答浩主持沙龙。
周冯琦表示,用“开放合作”平衡碳关税与公平发展权,是一条从零和博弈走向合作共赢的路径。它要求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转变思维:目标上,从单纯地防止“碳泄漏”,转向更积极地促进全球共同脱碳。手段上,从以关税为核心的单边限制,转向以技术、资金、标准合作为核心的多边激励。结果上,从可能加剧南北发展不平衡,转向共同迈向一个既绿色又公平的全球可持续未来。进博会通过其强大的“磁场效应”,将全球最优质的绿色技术、产品、资本、人才和标准汇聚一堂。它不是直接去废除碳关税,而是通过一种更主动、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做大绿色蛋糕”——来消解碳关税的负面影响。
刘亮认为,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上海在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的前提下,实现了全面快速增长,体现出上海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创新驱动”战略成效。一是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二是产业创新为上海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抢占新高地;三是政策环境为上海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保障;四是开放包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新空间;五是市场环境回暖为市场注入了新信心。未来,上海要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突破,以高端资源集聚为根本保障,秉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惠志斌认为,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也长期秉持这样的宗旨进行数字领域的创新合作。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和主导人工智能的规则塑造,试图用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去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打开整个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国抓住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节奏,秉持着更加开放、更加合作或者能够惠及人类共同福祉的思想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从长期来说,这是更有生命力也更有竞争力的,同时能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也能符合全世界各国的利益。
张广婷表示,进博会恰逢其时,在复杂艰难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持续的实践,逐步成长为全球多边贸易的“韧性枢纽”。进博会促进贸易畅通,搭建全球商品与服务的高效对接平台;进博会能够确保供应链主体的多元化;进博会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对接,进而推动全球产业合作;进博会通过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升全球多边贸易韧性枢纽的运行效能;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说,进博会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原则和普惠包容的理念,这也是进博会能够成为全球多边贸易“韧性枢纽”的重要价值所在。
约二十家境内外媒体代表参加本次沙龙,并与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