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办。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约500名中外学者各抒己见,金句迭出。记者集纳了部分学者对中国学研究与发展的感悟及建言。
随着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学以及对中国学的关注已然成为一种全球现象。——马丁·雅克 来自英国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传承不是目的,未来需要创造。——高翔 来自中国
中国的现代性有深厚历史根基,“以史为鉴,服务当下”的意识非常可贵。——施寒微 来自德国
离开中国场景,任何关于中国的叙事都有可能变成隔岸观景。拓展中国学研究,治学之道在于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中国场景。——林尚立 来自中国
文明因“桥”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其米德策耶 来自蒙古国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思想终将引领这个时代。——张维为 来自中国
语言是理解的基础,要真正认识中国,我们不仅要阅读关于中国的文字,还要用中文去聆听中国的声音。——阿罗 来自约旦
“中国方案”不仅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帮助各国克服基础设施不足等发展瓶颈。这些源自中国实践、惠及世界的方案,正是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丹尼斯·穆内尼 来自肯尼亚
我们通过更加平衡、更加人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中国,也相当于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我们自己。——维克多·柯蒂佐 来自西班牙
新媒体与流行文化的兴起为国际青年打开了理解中国的新窗口,也对中国学的学科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张仲思 来自美国
世界中国学不仅是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是面向实践的回答,其发展依托于跨文明的对话与合作。——沈桂龙 来自中国
我们应让青年一代不只是看见中国,而是理解中国。——本赫力法·法杜娃 来自突尼斯
来源:新华社,10月16日,记者许晓青、王子铭、周心怡、唐斯琦、陈杰、陈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