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①】李世奇:“十四五”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斐然

日期:2025/08/06|点击:13

编者按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要求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7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征程上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全会提出,要切实增强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已有11年建设历史的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肩负着新使命,步入崭新阶段。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宣传通讯》推出一组专家文章,总结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经验,并提出建议。

  

“十四五”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斐然 

“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科创策源功能、企业创新活力、人才高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创策源功能强势跃升

“十四五”期间,上海紧扣国家战略定位,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目标,着力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海已经建成张江、临港、浦江3个国家实验室和2个国家实验室基地,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个。通过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逐步形成“前沿引领—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在国家战略任务承接方面,上海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建设,牵头组建“沪苏浙皖”联合实验室。

“十四五”以来,上海研发投入与产出水平迈上新台阶。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16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237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4.1%增长到4.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24年达到27.87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PCT专利申请量达到6822件。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期刊发表论文超过500篇,约占全国总量的30%。上海科创策源功能已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向“领跑”转变。

企业创新活力全面释放

“十四五”期间,上海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创新生态优化,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超过100家,总市值超3万亿元,居全国首位。以集成电路为例,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300余家中小企业,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

上海企业协同创新成效显著,创新活力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协同。上海电气、上汽集团等国企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克氢能燃料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商汤科技、蔚来汽车等独角兽企业在AI算法、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

创新人才高地加速成形

“十四五”期间,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沪两院院士占全国比例超过10%,东方英才、东方学者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75万,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排名全国第一。上海成功举办了七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邀请了上百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和菲尔兹奖得主科学家与会,累计吸引了6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25亿人次线上参与。

上海通过设立一批海外人才工作站,持续加强与海外名校、人才社团、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打造海外人才引流入口。对有意愿来沪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提供“职业首站”“创业首站”服务。持续强化跨部门整合人才公共服务业务,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引进一批优质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人才提供政务审批、科技孵化、创业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综合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聚势崛起

上海聚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概念验证和中试等关键环节加速突破。“十四五”以来,上海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海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长8.6%2024年,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2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87%;上海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为2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新高,居全国首位。上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合同金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加快布局三大先导产业科研平台,在集成电路领域,推动EDA/IP创新中心、RISC-V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在生物医药领域,打造合成生物学共性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推动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共平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上海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赛道,在脑机接口、基因工程、生物安全、合成生物、智能计算、通用AIXR科技、量子科技、6G技术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5

作者李世奇,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