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建

践后悟:学者生涯——法学研究所前辈史建三研究员为所全体党员上党课

日期:2020/07/20|点击:638


 2020715日下午,法学研究所继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法学所学术前辈史建三研究员在432会议室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党课,题目为“践后悟:学者生涯”。史建三老师以自己学术生涯的四条研究主线为脉络,向大家分享了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心得与感悟。史建三老师的个人成长、发展经历,也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相契合,通过史老师的讲述,也让全体党员回顾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史。

史建三老师的学术生涯始于学生时期,正式开始从事刑法教学科研是1985年以后。史老师曾在学术生涯的起跑线上反复思考,为早日脱颖而出,决定独辟蹊径,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对刑法进行跨界研究。于是,电脑辅助量性研究成为史老师选择的第一条研究主线。198611月,史老师牵头申报和参与研究的国家项目“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被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科研项目。

 1991年,史建三老师赴美国伯克利大学进修,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中美经济上的差距,受到了极大触动,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急迫性。因此,在美期间,史老师就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回国服务浦东开发。史老师认为,当时浦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有大量的建章立法需求,非常需要法学工作者的参与。同时,从个人角度考虑,职业转换也有助于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免除工作上的后顾之忧。

回国后,史建三老师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在这段时间,史老师继续从事有关对外贸易、保税区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当时参与撰写的著作《世界自由贸易区研究》,由赵启正副市长做序,并送中央政治局参阅。史老师还全程参与起草了上海市人大第一个创设性法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

 1995年,年届不惑的史建三老师,做出了两个改变今后职业生涯轨迹的重大决策:一是跨界攻读经济学博士;二是经由市政府法制办的推荐,入职上海锦江集团担任集团首席法律顾问、法务部主任和投资部副经理。在锦江集团任职期间,史老师还以锦江集团内部具有律师资格的干部员工为基础筹建了锦联律师事务所。这一时期,史老师主要从事并购问题研究及并购法律服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二条研究主线,主要成果有《投资浦东法律导航》、《跨国并购论》(中国第一本跨国并购理论专著)等著作和《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与对策》等论文。

史建三老师表示,从事律师业务的同时攻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使自己具备了跨专业特长和理论实务并举的优势,能够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和解决法律实务上的问题。恰逢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史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如何提升律师业发展、律所管理水平和律师素质。他认识到上海律师应打破“小作坊”律所模式,通过并购的方式促使律师业整合优化资源,迅速抓住中国入世的机遇。因此,史建三老师决定离开锦江集团,联合天和、长城两家律师事务所,合并创设了上海第一大律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业的发展也由此成为了史老师的第三条研究主线。

天命之年前夕,史建三老师对自己前半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的扫描式思考,仔细分析了自己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认为回归研究型职业,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2004年,史建三老师选择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史老师先后受聘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咨询专家、上海法院审判业务咨询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由此开启了学术生涯的第四条研究主线:地方法治建设研究。

法学所良好的研究环境,较轻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兼职律师的豁达态度,为史老师带来了研究的增值效应,做到了在律师业发展研究方向、并购法发展研究方向和地方法治建设研究方向上三箭齐发,开启了职业生涯最后一段以学术研究的方式造福社会的钻石时期。

史建三老师在为大家介绍了自己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后,总结了六条主要心得,一是思利及人,先人后事;二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三是跨界研究,利于创新;四是善于合作,巧借外力;五是行万里路,集百家智;六是智慧做局,引领研究,并举例为大家分析了这几条心得的价值所在及其对于研究的重要性。

史建三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回顾学者生涯感悟到的四个真谛,他说,思利及人是学者生涯的逻辑起点;造福社会是学者生涯的价值体现;惠及家庭是学者生涯的题中之义;愉悦身心是学者生涯的美好归宿。这四点做到良性循环,就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个人也能从中获得物质满足和成就感。

姚建龙所长为史建三老师带来的这场精彩的“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史建三老师的学术生涯史,同时也是一部改革开放史,从中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即给每个人带来的机遇、实惠和变化。姚所长高度评价了史建三老师分享的学术心得,史老师宽容谦和,我为人人的精神,是老一辈的学者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地方,对年轻学者如何做人做学问,有很好的启发。法学所全体党员应学习史老师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迎接属于自己时代的挑战。



文字:法学所|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