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丹麦多次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 )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确认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在2012年联合国发布的首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丹麦被综合评估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
丹麦的幸福源于他们追求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源于他们的高收入和高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长效廉租住房使得丹麦民众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丹麦的幸福还源于这个国家的清廉。 “在丹麦,对腐败的零容忍扎根于国民心中”。
丹麦能获得世界清廉国家称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丹麦拥有一个建立在严格法律法规上的运作良好的司法体系。自1955年起,议会设立监察官(Ombudsmand,本人不得为议员),负责审理公众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投诉,也可自主决定展开调查,提出批评或处理建议。此外,丹麦的媒体有很强的监督力,媒体会对公共部门进行监督,并且对公务员的支出进行监督,舆论监督很有效,他们形成的媒介舆论对防止官员腐败起着重要作用。丹麦的福利模式为公民提供了公平的社会产品分配和相对平均的收入,社会贫富差距不大。根据基尼系数,丹麦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民众就会产生一种普遍的意识——腐败和欺骗是不能接受的,贪污腐败很难滋生。
丹麦学者认为丹麦在廉政建设方面不是“反腐”,而是“防腐”。民众认为清廉是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不足为奇。为此,丹麦社会各行各业有一整套预防腐败的机制措施,特别是有系统的防腐教育措施,国民从小就懂得了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
丹麦廉政建设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程,其中许多的政策、举措和设计都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其政治语境、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起着决定作用。要真正比较全面地理解丹麦清廉与幸福的根源,还需要多视角去细读其政策文件,多方位去参考丹麦人自己从内部的解读。
有鉴于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就丹麦廉政建设问题展开了合作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发挥优势,通过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合作,搜集、翻译了大量丹麦各个行业、部门预防腐败与廉正建设的政策法规。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对这些文献开展了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于2015年月10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了“丹麦廉政建设对我们的启示”国际研讨会。基于研究和会议讨论内容,整理出本研究成果。本书结构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为丹麦廉政建设的政策、法规和举措的译介;中篇为丹麦学者对丹麦廉政建设的解读与阐释;下篇重点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和丹麦廉政建设的对比和思考。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对会议予以了全面支持,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先生莅临会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对会议予以了指导和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莅临会议并予以指导致辞。本研究结集了国内外学者的智慧和心血,特此一并感谢!
作者:张喜华、马驰编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字数:279千字
目录
前言
上篇:丹麦相关廉政政策与举措
丹麦议会监察专员与《监察专员法》
丹麦外交部国际开发署的反腐行为准则
丹麦计划生育协会反腐政策
丹麦贸易委员会反腐败政策
丹麦反腐政策——丹麦外交部
《公共部门行为准则》概要版
怎样预防腐败
丹麦国家廉政体系评估
丹麦向欧盟提交的反腐报告
联合国反腐公约
中篇:丹麦学者对丹麦廉政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丹麦教育制度以及教育行业中的反腐败
丹麦高校如何在管理中避免腐败指控
丹麦高等教育中的考试与学生权利
腐败与不道德行为:关于丹麦反腐败准则的报告
丹麦是如何成为丹麦的?
下篇:中国学者对丹麦廉政建设的思考
丹麦商业反腐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丹麦“零腐败”经验试析中国高等教育腐败的影响因素
丹麦的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廉政工作的启示
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反腐模式
丹麦国家廉政体系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丹麦反腐败体系、政策和行为准则对中国的启示
中丹反腐建设的历史传承
丹麦制度建设对我国反腐工作的启迪
丹麦何以成为清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