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的现代化首先是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解决好当下中国面临的价值冲突困境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月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当下中国的价值冲突与秩序建构”圆桌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商学院、《探索与争鸣》等多所院校和杂志社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从当下中国面临的价值冲突困境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冲突根源及其表现形式,并就价值冲突背景下的社会秩序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冲突与价值冲突
冲突是一个动态过程范畴,有“不一致”或“不融洽”等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冲突是社会冲突的诸多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郝宇青教授指出,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价值冲突同样如此。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家庭甚至单个的个体之间都会有冲突。价值冲突通常会以利益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究其实质还是价值层面或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黄军甫副教授认为,现阶段,中国不仅应该总结经济上的发展成就,还应总结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发展成就。当前,价值冲突已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主编曹泳鑫认为,从古到今,价值冲突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并非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独有的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迅速调整以及社会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化,这些价值冲突和争论在当今中国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下中国面临的价值冲突:表现及其根源
价值具有导向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有力的核心价值引领。因此,价值冲突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课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周尚文指出,中国政治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研究中国政治,也要有世界眼光和中国关怀,应该以历史的眼光聚焦现实政治问题,着力关注当下中国的价值冲突困境。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主编胡键认为,当下中国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左右冲突,或者说是极左与极右的冲突;二是新旧冲突。由于中国社会存在同一词语外壳的两种不同话语解释的价值体系,封闭僵化的陈旧价值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注定将会是长期性的;三是内外冲突,强调“中国特色”与盲目排外;四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儒家思想等传统价值如何与民主、自由等现代价值融合贯通,避免“两张皮”的状态,是近代中国乃至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郝宇青教授认为当下中国面临着三大价值冲突,一是消费主义时代去价值化与国家再价值化之间的张力。一方面,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是去价值的,他们往往诉诸于一种工具理性,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欲的满足;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凝练社会的核心价值来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二是制度价值和实践价值之间的断裂。作为制度价值的平等首先指的是结果平等,但是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三是社会的伦理危机。中国古代社会讲“五伦”,即天地君亲师。而在现代社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变得更加紧迫。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指出,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政治和文化的支撑将很难有效地持续。因此,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需要特别重视价值问题。具体而言,要敢于直面当下中国面临的价值冲突困境。他指出,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一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新阶层的大量出现冲击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二是社会主导价值解释力和说服力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三是西方价值的输入混淆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理想信念。
社会共识与社会秩序建构如何可能?
当下中国的价值冲突反映出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矛盾,重要的是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如果没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价值支撑和引领,社会共识和社会秩序建构就无法实现。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武志勇教授指出,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是当下中国价值冲突的一个重要呈现领域。因此,必须重视网络舆情的的搜集和分析,贴近现实、贴近民意,不要回避矛盾和问题,全面准确反映民众的政治心态和价值观念。此外,还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和国家视野,比较和借鉴同一时期各国面临相似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上海商学院思政部主任陈志强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带来社会利益分化和价值碎片化,要特别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就国际上来说,从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可以看出,反全球化浪潮暗流涌动,民粹主义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这实质上反映出一种文化和价值的认同困境。就国内来说,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下实现多元价值的相互融合,增进社会共识。《探索与争鸣》杂志编辑杜运泉认为,当下中国价值冲突对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建构,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辩证统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江远山老师认为消解价值冲突的关键在于有关各方价值判断的标准必须一致,如果价值判断模糊混乱,价值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副教授认为,政治教育可以在社会共识和社会秩序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本身不是一座孤岛,它有其自身的政治性。当面临价值冲突的时候,政治教育能够起到一个引导和调试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章瑛副教授认为,在面临价值冲突困境的当下,除了加强政治教育之外还应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念的蛊惑,坚守思想阵地。华东师范大学立法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俊教授、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林拓教授分别就加强法治观念和法律制度建构以及加强商会党建工作来整合社会利益诉求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解超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学科之间也日益交叉,各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平台日益壮大。这次会议聚焦“当下中国的价值冲突和秩序建构”,有关专家学者从政治学、传播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深入交流探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关怀。他指出,人的现代化首先是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解决好当下中国面临的价值冲突困境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上观新闻 2017年2月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