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王战:解决世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

日期:2016/12/01|点击:25

  

摘要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实际上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从中国自己的“一带一路”做起的:一个是中国太平洋沿岸的14个城市构成一个沿海城市经济带,另一个是沿长江经济带差不多也是14个城市。

 

1125日,孟加拉国智库媒体代表团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并参加了上海社科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专题研讨会。这个由孟加拉国前驻华使节、智库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组成的代表团,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与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们就中国经验、地缘发展、城市化建设等相关话题,交换了看法和意见。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实际上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从中国自己的“一带一路”做起的:一个是中国太平洋沿岸的14个城市构成一个沿海城市经济带,另一个是沿长江经济带差不多也是14个城市。

上海在1980年的时候和孟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差不多的。沿海和沿江两个改革开放,上海处于这样一个交差点上,用了30年时间,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上海。中国的成功,很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做得比较好。另一个是基础设施。以前上海的港口集装箱运量是很小的,在全世界排名在20位以下,但是经过1995年到现在20年的努力,我们成为世界第一。

上海的城市道路是很窄的,交通不便,经过20年的努力,上海地铁从零开始到现在有580公里。上海机场建设最初也是相对落后,后来新建了浦东国际机场,现在它的货运量达到世界第三位。所以,习近平主席倡导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上海社科院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中,更关注的是城市、园区、项目和企业,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一带一路”上和中国的对接,就需要重视城市、园区、企业和项目的对接与联动。虽然现在世界经济形势比较疲弱,但我们可喜地看到,“一带一路”上有11个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在6%左右甚至更高,这其中包括孟加拉。中国应该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选择经济成长性好、安全性高的国家,我们非常期待在“一带一路”上有像上世纪80年代中国深圳、90年代中国浦东这样的城市或地区的出现。

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崛起,然后产生了金砖5国,相信今后30年中,应该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当中,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而且非常希望其中有孟加拉国。

要解决世界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

上海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后,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它有比较全面的国际意义。如果说过去37年,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多是利用外部条件,重点是实现自己发展的话,那么到今天中国已经有条件、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为国际社会多做一些事情。中国会把一些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比如,中国的发展,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园区型的发展模式——建设经济园区、专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创新园区等等,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集中发展某些产业及研发,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进行政府管理,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我们也会帮助一些国家用园区型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其中包括跨两个国家边境的经济开发区,也会实现双赢互利双赢。

这当中也要回答一个误解,有些国际媒体说,中国是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过去的78年中,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抵御这场危机用了扩张性政策,国内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某些产能过剩,特别体现在资源产业如钢铁等。我可以告诉大家,最近几个月,中国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逐步有回升的势头,经过78年市场调整,我们许多过剩产能已经被消化了,有些企业已经关闭了。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为了转移中国过剩的产能,这个误解有必要面对国际朋友加以澄清。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姚勤华指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如果这个次区域能够发展起来的话,会推动孟加拉国、印度、缅甸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从而带动东亚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以及南亚经济圈的相互沟通和贸易。用中国的话说,这个次区域起着上述三大经济圈“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先行,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也有句俗话,也是中国发展经验的提炼,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所以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

中国南亚学会顾问、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南亚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德华认为,孟中两国交流与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有超过2000年的友好交往关系,600多年前郑和就曾经两次到了孟加拉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支撑,这也包括推动中国与孟加拉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深化中孟合作的重要依托。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之一,该经济走廊覆盖25亿以上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从近十年来中孟两国之间的经贸投资的有关数据图表也可以看出,两国的合作已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已有非常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今年习近平主席对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了孟加拉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作用,中孟两国还签订了高达400多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将会看到两国经贸与投资的迅猛增长。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认为,纵观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可以给世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是和工业化相伴相生,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个引擎带动了中国的发展。这样一个双轮驱动被联合国所认可。我们觉得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孟加拉国的城市化发展,我们也进行了有限的研究。孟加拉国的城市化很有潜力,根据欧盟的预测,到2050年,孟加拉国城市化率会像中国一样达到50%。英国一个大学根据2012年的数据,做了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全球有500个城市被称为世界型城市,这些城市的突出特征是在国际合作方面走在前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南亚中只有12个城市上榜,而上榜的城市只有一个就是达卡,这也表明在全球合作方面,中国和孟加拉国有进一步合作的潜力。

孟加拉国前驻国际组织大使塞丽娜·莫辛(Selina Mohsin)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说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我们非常关心。在这里我想问几个问题:第一,未来几年会不会有债务危机发生,进而阻碍我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第二,缅甸领土北部、印巴克什米尔、孟加拉自身都有一些问题,这些风险性的因素,如何考量?第三,中国是亚投行中最大的贡献方,话语权机制该如何建立?

不同国家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刚才有专家提到,“一带一路”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文化交流、教育、女性权益等,我觉得这个观点特别好。还有专家认为城镇化是唯一的关键,是唯一的指标。我觉得教育是否做得好,农村地区发展得如何,以及社区发展现状,这些因素也很重要,城镇化是否该成为唯一的指标?在全球化的世界,当我们讲到基础设施,包括经济发展,我想说的是人文的因素在哪儿。如果我处于困境中,是否会有人来帮助我,类似这些经济看不到的地方,应该有怎样的治理,这恐怕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孟加拉国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阿兹祖尔•豪克(Muhammad Azizul Hague)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愿意在21世纪服务于全世界,也是中国全球和平发展愿景的象征。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形式,加大中国和欧亚,包括非洲以及更多的一些大洲国家的联系,构建纽带,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如果没有相互的合作,是无法实现的。中国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很有可能正在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作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大国,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精神,令人钦佩。

我们完全认同各位中国专家所表达的观点。王院长也讲到“一带一路”在国际上的误解,这些澄清是非常有必要,能够帮助我们双方相互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我们也将会竭尽所能,协同沿线65个国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我们相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亚洲共商发展大计,并不是从中国单边角度去考虑的,非常感谢中国,真的非常非常感谢!

 

来源:上观新闻  2016121日星期四

 

文字:上观新闻 王多|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