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李宗克《社会学本土化:历史与逻辑》

日期:2016/03/08|点击:1960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字数:20.1万字 
  
内容简介:  
    本研究具体的理论探索在于:(1)基于中国社会学发展史,梳理不同时期本土化论题的历史演进,概括不同阶段本土化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联;(2)根据各种本土化论述的不同内涵以及不同层面,建构一个关于本土化主张的类型学框架;(3)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关系为主轴,梳理当代社会科学中反思普遍主义的主要知识论视角,并把这种知识论反思与社会科学本土化论题结合起来;(4)从本土化涉及到的方法问题入手,讨论与社会学本土化论题有关的一些方法论议题。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导论  
1.1 本土化:作为社会科学范畴的意义问题  
1.2 本土化是一个伪问题吗?  
1.3 文献回顾  
1.4 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论题  
2.1 德国历史主义的启示  
2.2 全球范围内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演进  
3.1 观念转型与语言转译:晚清民初的社会学本土化  
3.2 民国时期三大社会思潮与本土化问题  
3.3 政治考量抑或知识反思:20世纪80年代两岸社会学本土化运动  
3.4 规范化与本土化:20世纪90年代的讨论  
3.5 方法论抑或价值论:社会学本土化反思的深入发展  
第四章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的类型分析  
4.1 学科引入应用论  
4.2 理论检验修正论  
4.3 问题意识本土论  
4.4 社会文化特殊论  
4.5 文化学术自主论  
4.6 小结:类型化的意义和困境  
第五章 本土化的知识论逻辑:对社会科学普遍性的反思  
5.1 普遍性与特殊性——本土化论题的基本逻辑框架  
5.2 社会科学中反思普遍主义的知识论视角  
5.3 知识论视野下重审本土化论题  
第六章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中的方法论议题  
6.1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6.2 理论导向与问题导向  
6.3 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  
6.4 形式理论与实质理论  
第七章 当下语境中社会学本土化论题之探讨  
7.1 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争的基本逻辑  
7.2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路径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李宗克,社会学专业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会治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科学哲学。近年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主要有:创新群众工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研究、静安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研究等。发表的成果主要有:《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反思》,《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0期;《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基于社会学的类型学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传承与嬗变: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历史演进》,《社会学》2013年第3期;《本土化何以可能——社会科学中反思普遍主义的主要视角》,《学术月刊》2013年第9期。

文字:李宗克|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