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我院在分部5楼多功能厅召开2014年科研工作会议。院长王战、党委书记潘世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黄仁伟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玉梅、副院长叶青、谢京辉、王振、何建华出席会议。各研究所领导、直属单位及机关处室负责人、研究室正副主任、全院正高职称科研人员、部分青年科研人员代表约200多人参加大会。
王战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经过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我院各项科研工作正在稳步提高,目前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之中。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十三五”研究启动之年和我院启动创新工程建设的第一年。全院上下要形成共识,对我院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保持清醒认识,争取在去年良好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进一步提高我院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在具体要求上,王战在讲话中强调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智库与学科的关系,核心是要在研究上真正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二是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关键是要把以质取胜视为科研工作的重心;三是时效性与学理性的关系,即要求大家在做研究时,需要讲求学理性和理论性的支撑,但也要增强时效性的意识,特别是当前大家关心的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要及时甚至提前拿出研究成果。四是机制创新与内容创新的关系,通过创新工程推动机制创新,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科研方法、思路和观点等内容的全面创新;五是见事与见人的关系,要抓好智库和学科建设,争取出更多成果,通过创新工程的扶持和倾斜,争取出一大批高水平的中青年人才,彻底解决我院科研骨干断层的问题。最后,王战明确了全院2014年的科研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在进一步细化工作思路和优化工作机制的同时,重点聚焦强化课题管理、落实重大课题和规范研究机构,切实把重点工作抓到位,使我院科研竞争力能够再创出新的成绩。
潘世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并明确表示,社科院近年来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各种通道也逐步建设起来,但成果的质量还比较弱,担心拿不出高质量的、让领导满意的科研成果。潘世伟要求大家必须正确看待创新过程的意义和内涵,要把创新工程看作是我院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影响我院全局科研工作的整体性创新,这就需要把握好三个坚持的基本导向:一是坚持创新工程的创新导向,即要在充分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聚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真正拿出原创性成果,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二是坚持创新工程的高端导向,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必须以出高、新、尖科研成果为目标,能够在五年后进入全市前三名;三是坚持创新工程的引领和带动导向,切实地在实现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中发挥出强大的带动力。潘世伟在讲话中强调,创新工程建设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希望在创新工程的推动下,实现我院科研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的突出,涌现一批有分量的成果,推出一批又影响力的人才,争取在上海社科院建院60周年的时候献上一份大礼。
会上,黄仁伟对我院第一批创新型学科和创新型智库的评审过程作了详细说明,就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针对2014年科研工作会议上修订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科研考核管理办法》、《上海社会科学院所级科研核心竞争力考核管理办法》、《上海社会科学院主要学术成果奖励办法》三个管理文件进行补充解释,明确指出了本次管理办法修订的重点、导向和目标,强调这是扎实推进创新工程的需要,是把我院建成高端智库和学科基地的需要,希望院属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认真讨论。
学科科研处处长李安方、智库科研处处长杨亚琴、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于蕾分别就本部门一年来的科研工作情况和工作设想进行了汇报。信息所的王世伟研究员、世经所的吴雪明副研究员、历史所的徐涛助理研究员、宗教所的晏可佳研究员、新闻所的王蔚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下午,各单位组织本所科研人员进行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