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深化务实合作 应对外部挑战 上海合作组织在希望和挑战并存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日期:2013/09/13|点击:11

引言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将于1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成员国睦邻友好合作的举措,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协调立场。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上合组织发展面临更多挑战,比什凯克峰会将有助于各成员国凝聚共识、巩固团结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发达国家软硬实力相对下降,新兴经济体综合实力显著上升,上合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全球化新趋势和国际新技术革命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形成双重效应。走出金融危机的中亚正进入一个调整恢复期,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对上合国家经济发展仍有不利影响。随着俄罗斯等成员国陆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合各国越来越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俄、白、哈关税同盟和前苏联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也对上合成员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牵制。同时,发达国家正加紧推动新能源技术革命,引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以保持综合实力优势,使大多属于资源输出型的上合成员国面临严峻挑战,也使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滞后于政治、安全合作的弱点更显突出。

其次,上合组织周边的安全态势更趋复杂。阿富汗冲突的扩散效应,中东事态恶性发展的影响,中亚“三股势力”的回潮,美国北约即将撤出阿富汗,均对上合组织形成冲击。近期中亚地区民族、宗教极端主义上升,暴力、恐怖袭击频发,威胁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稳定和发展,干扰和破坏上合组织的经济贸易合作,甚至对中亚通向中国的油气管道形成威胁。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十分严重,如制毒贩毒、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问题,均对上合组织形成挑战。

再次,伊斯兰极端思潮和西方文化渗透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丝绸之路”纽带和文化合作形成重大挑战。西方通过官方或非政府组织对中亚的文化渗透、特别是网络渗透进一步加强。这些均对中--中亚之间以“丝绸之路”为桥梁的文化纽带和上合组织的文化合作形成巨大冲击。   

维护安全成为第一要务

相比经济、人文领域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是最为成功的。尽管如此,在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三股势力”的回潮,成员国内部的动荡,外部冲突激化的影响,美国、西方的牵制,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冲击,使上合组织面临极其严峻的、交织型的安全挑战。从中长期看,维护欧亚大陆腹地、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仍然是上合组织各国的首要任务。

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联合行动能力不强,是上合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2012年北京峰会通过的《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大大加强了上合组织维稳应急的行动能力。上合组织还在积极探索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开展联合维和行动的途径。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安保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上合组织大型国际活动安保合作常设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安全合作的一个亮点。近期上合安全合作还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是贯彻落实《禁毒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在阿富汗周围构筑“反毒品带”的计划,争取切断从阿富汗进入周边国家的毒品供应链;二是坚决打击跨国网络犯罪活动,在大众传媒领域建立应对新威胁的有效机制,并推动国际社会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达成共同行为准则。

阿富汗的动荡不宁仍然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主要威胁来源之一。为此,上合组织正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与阿富汗政府加强合作,支持其推动民族和解的措施,与阿各种势力进行沟通和对话;加强与美国和北约的协调,了解其撤离阿富汗的步骤和细则,在反恐、反毒、后勤运输、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上合国家之间在与阿贸易和对阿援助方面的协调,可以上合组织的名义在阿实施扶贫等促进民生的项目;加强与联合国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在2014年后配合联合国在阿富汗发挥更大的作用。

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目前,上合组织在经济层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务实合作,并抓住合作的几个重点:(1)加强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2)重视能源安全和新能源开发;(3)促进互联互通,建设连接中国-欧洲的运输走廊;(4)构建统一电力供应合作机制,将水资源问题与电力供应结合起来解决;(5)确保粮食安全,特别要解决某些上合成员国的粮食短缺问题;(6)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本币兑换和货币流通,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

协助中亚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对外合作方向多元化,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目前,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对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现状极为不满,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其中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商机,上合组织应不失时机地发挥促进作用。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本身也面临着转型的任务。现在这一合作基本是政府主导型的,存在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必须努力推动其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模式转型。中亚-中国油气管道的成功运作证明,中国可以成为中亚国家走向亚太的桥梁。

调整能源合作的模式和路径,对上合组织经济、能源合作来说具有紧迫性。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长足发展,使能源产出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的利益趋于平衡,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逐渐从双边层面向多边框架发展。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能源市场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西方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新能源、绿色经济等,对中国、中亚国家和俄罗斯都是挑战和压力。上合组织各国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能源合作的模式和路径,以应对这一新挑战。

建立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是上合组织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从长远看,来自中国、俄罗斯、上合组织以外的金融机构、或某些西方国家的贷款等均不可能完全解决上合组织的融资需求,只有在上合组织银联体的基础上建立上合自己的实体化开发银行,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文化交流加深友谊信任

中亚地区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各种文明自古以来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同时,中亚地区的一些冲突往往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一深层原因。

上合组织建立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长会晤机制,不断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各类合作项目,呈现绚丽多彩的繁荣景象:上合组织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节,经常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演出体现上合各国文化特色的精彩文艺节目;上合组织创建了上合组织论坛,促进成员国学术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就上合组织面临的迫切问题开展共同课题研究,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按照《上合组织成员国教育合作协定》的精神,推动各国交换留学生和学者、相互学习对方语言,还办起了上合组织大学,使之成为上合组织各国教育体系多边协作的创新机构;遵循《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卫生合作协定》,研究开展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事宜,以提高合作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将要签署的上合组织科技合作协定旨在促进组织框架内多边科技合作的发展;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旅游合作,努力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丰富旅游资源,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及风俗习惯的相互了解来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

青少年是上合各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主席最近宣布,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向上合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邀请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来华研修。这些活动,增进了上合各国年轻人的友谊,为上合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文汇报》2013091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