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小传
黄仁伟 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世界中国学论坛秘书长,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等。先后在美国亚洲基金会、荷兰莱登亚洲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及中美关系研究,参与多项第二轨道战略对话。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国家主权新论》、《中国国际地位报告》、《美国西部土地制度演进》等。
30多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中国奇迹震撼了世界。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崛起”成为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的第一名。西方乃至全球思想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长期以来对中国道路持有偏见的西方学者开始分化。“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福山开始改变其观点,认为“中国制度”正在崛起并超越 “西方制度”。另一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道路对西方制度构成了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则开始研究和借鉴中国道路的经验。面对国际社会各种肯定或否定 “中国道路”的思潮和议论,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从全球视野的比较中揭示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中国道路的本质
立足于国情特征,可以形成独特发展优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2000美元以后,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道路开始引入“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新理念,对于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关键意义。
“中国道路”的本质是什么?就在于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众多国际观察家指出,只要看看今天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基本需求,就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30年来,5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98%的中国青少年享受9年制义务教育;城乡医疗保障体制已覆盖95%的人口,中国人预期寿命为75岁,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乡人口80%拥有住房所有权;家庭财富平均值几乎每十年就上升一个10位数的量级,社会公共品供应的增长不断加快。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范围、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诚然,中国要全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中国道路需要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我们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确保发展的最终成果由全体人民所共享。越来越多的国际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美国左派人士瓦蒂·哈拉比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更多得益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它的成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中国成功的关键是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自于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就是,摆脱各种教条主义的束缚,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民情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正如法国当代中国问题专家毕卡尔所说,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
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三个“硬”特征。封建主义时间长、内外战争时间长、经济封闭时间长,又是中国国情的三个“软”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三步走”、“先富与共富”、“梯度转移和跨越发展结合”等发展战略。立足于国情特征,可以形成中国的独特发展优势。人口多,成为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底子薄,是中国高速增长和市场容量的巨大潜力所在;不平衡,为中国内部的结构互补、梯度转移提供空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2000美元以后,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道路开始引入“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新理念,对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关键意义。中国还可以出现十几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类型的增长极,支撑几倍于亚洲“四小”的高速增长期。
中国没有像前苏东国家那样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搞“休克疗法”。经过20年的比较之后,许多国家政要一致认为,中国善于从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共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方式体现了东方国家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