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给力“双轮驱动”——韩正同志调研我院纪实

日期:2013/02/28|点击:5

  新春伊始,218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等一行,来到上海社科院国际社科创新基地调研。韩正一行先后参观了我院图书馆、研究生教学区、历史所、信息所、文学所、哲学所,并参观了我院近年来发展成果展,随后与我院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代表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韩正和殷一璀作了重要讲话,院长王战、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分别作有关工作汇报。

  在图书馆,韩正一行仔细参观了我院图书馆特藏室藏书,认真了解了古籍图书修补工作,并与馆员亲切交谈,市领导称赞我院图书馆特藏室藏书很有价值,是镇馆之宝,应集中展示。在研究生教学区,韩正一行参观了我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与师生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回忆起我院一些著名的导师。

  在历史研究所,韩正不时在展出的图片、书籍和珍贵史料前驻足观看,细心翻阅。在仔细翻看了《江南制造局全图》、《沪杭铁路开通影集》、李鸿章手稿《洋务随笔》等珍贵照片和手迹后,他感慨地说,当时的照片印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沪杭铁路开通影集将整个工程施工全过程摄入在案,这在目前我们的许多工程中都做不到。谈到这里,殷一璀说,“这就是上海的文脉,为什么上海现在造路造桥不出事,就是靠这个文脉。”在看完冯桂芬手稿及其《老上海百业指南》之后,韩正说,1949年时,上海全市建筑面积不到4000万平方米。4000万什么概念?就是我们现在一个季度的建筑量,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一个季度就建设了一个1949年的上海。上海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要切实加强对上海城市史的研究。他还强调说,历史所虽然是个基础学科所,但在上海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上海通史》好多卷我在工作中都翻阅过,但《上海通史》1949年以后部分还只是个粗线条,1950年代公私合营时期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进去。“为何我对这一内容感兴趣?因为上海产业调整时,我注意到这一问题,想了解苏州河上一家工厂是如何从1920年代发展起来的。后来我就查了《上海通史》,发现里面只写到1950年代公私合营前的那一段,我还查了其他很多资料,都没有发现。因此,《上海通史》还要继续编,特别是要加强当代上海史的编撰。”

  在信息研究所,韩正听取了所领导有关该所智库成果、科研成果、杂志期刊、联合国公共行政网亚太区域中心(UNPAN-AP)等情况介绍,参观了信息所成果展。他来到UNPAN-AP编辑部看望了科研人员,他鼓励大家对接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创新突破,多出研究成果。在文学研究所,韩正听取了所领导对城市文化重点学科、民俗文化特色学科、上海公共文化评估中心、文化产业国家课题等方面的介绍,详细了解了该所在稻作文化、波斯文化等方面的特色研究,并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揭牌。在哲学研究所,韩正听取了哲学所的情况介绍,参观了哲学所成果展。他翻阅了哲学所的专著、调查报告、专报提案、《哲学分析》杂志,仔细询问了哲学所研究生规模、生源和课程设置情况,认真了解了哲学所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条件,他为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安于清贫、潜心学问的积极态度感到高兴,并着重指出哲学要为回答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王战和潘世伟分别作有关工作汇报,在听取汇报后,韩正、殷一璀发表了讲话。

  韩正指出,上海社科院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库,社会科学系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强大的智库之一。社科院集聚了那么多的资源,当好智库没人可以取代。上海社科院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必须在创新和探索中求突破。

  韩正阐述了智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关系,强调上海社科院的影响力、竞争力在于智库作用,学科建设应该建立在发挥智库作用的基础上,体现在智库的水平、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上,反映在理论成果上。社科院的学科发展如果不与智库相结合,那么就没有优势,就会被高校的学科所取代。

  韩正强调,上海社科院要在前沿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社会转型在加快、世界在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新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贯彻落实中推进。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全新情况和问题,亟需以创新的理论回答好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上海社科院要以理论成果回答现实问题,为上海先行先试提供理论支撑,推动自身创新转型,更好地服务全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韩正提出了一系列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指出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和国际环境变化,面向未来发展,我们在执政理念、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存在极不适应的地方。社会科学领域要更深入地研究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研究上海自身优势在哪里、实现新发展从哪里突破,研究上海先行突破之后能为全国发展作贡献的重大问题。要在法治环境、多元文化、城市创新活力、公共政策的决策民主、政府公共服务、社会诚信、公共安全等方面率先回答现实问题,加快提升上海的软实力。希望上海社科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同帮助市委做好各项工作。

  殷一璀在座谈中指出,韩正书记这次到上海社科院调研,不仅是对上海社科院的关注、关心,也是对整个上海理论界的关心和支持。她对我院在学科发展、决策咨询、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她指出,上海社科院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提高办院水平是硬道理。她充分肯定我院实施的“双轮驱动”办院方向,认为这个办院方向不仅获得了认同,而且“确实是对的”。她强调,上海社科院建院时间那么长,已经形成它的学科优势,有积淀,也有条件厚积薄发;社科院学科建设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下功夫,在学科建设中坚持自己的特色。她指出,社科院相对于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在于智库能力,要继续强化智库功能、发挥资政作用,把智库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一些,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格局当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她还说,人大要做好工作也需要一些资政的力量,需要很多研究力量的支撑,她希望社科院在法制建设方面多为人大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王战汇报了我院今年重点推动的五方面工作:第一,不失时机地推动社科院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第二,抓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大契机开展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第三,围绕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段窗口期进行重大现实问题集体攻关。第四,紧扣领导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及时管用的专报。第五,利用重大项目集体攻关的有利条件尽快培育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他表示,我院要抓住机遇,聚焦重大课题,在课题落实中见事见人,加快发展,并相信在市委领导下社科院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潘世伟就我院近年来工作进展、当前和今后发展努力的目标、希望给予的支持作了专题汇报。关于近年来的工作进展,我院通过2+3+3的工作布局,即2010年确定“双轮驱动”战略、2011年提出“三个着力”(着力抓管理、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化工作)、2012年提出“三个聚焦”(聚焦科研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所体制机制创新),这些措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我院发展要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推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突破,并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通过创新工程推动我院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