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与会同志畅谈韩正调研讲话精神

日期:2013/02/28|点击:17

深刻把握“两个理所应当”的重大意义

韩正:上海社科院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库,社会科学系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强大的智库之一。

 

经济所所长左学金:上海社科院理所应当成为有影响力的智库。韩正同志调研上海社科院时对今后我院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指示,对我院的发展目标给予了很高期望。对照经济研究所的现状,我们一方面感到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也觉得责任重大。经济研究所是我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所。建所57年来,经济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社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努力保持学科建设的原有优势,在“两重两特一基”等学科发展中作出更好成绩,培养更多人才。同时,经济所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以学科研究作为智库研究的支撑,努力贯彻落实韩正同志调研社科院时的重要讲话,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决策咨询研究。中马所常务副所长方松华:韩正同志特别强调社会科学系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强大的智库之一。我们认为,作为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要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上海的先行先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今年适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我们想借此东风举办一个全国性的高层论坛,对于中国当下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发出上海学者的声音。中马所要在保持“邓小平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特色的基础上,加大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当前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使之成为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重镇。

 

 

深刻理解“双轮驱动”的要义内涵

韩正:你们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体现在智库作用方面……也就是说在智库上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们,你们的学科建设一定要成为发挥智库竞争力的基础,你们的双轮关系是这样一种关系。

 

世经所所长张幼文:社科院确定的“双轮驱动”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认同,韩正同志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二者的关系,那就是:社科院的影响力在于发挥智库的作用,学科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要反映在智库的能力、水平和竞争力上。在社科院的发展定位上,双轮驱动中的两个轮子不是左右并列的,而是一前一后的,像自行车一样,前轮决定方向,后轮提供动力,两个轮子在合理配合中前进。作为党领导下政府主办的一个研究机构,社科院的功能必然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部分,也理所当然地应当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推进理论研究。推进理论研究,首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这是最大的战略研究。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需要,推进与五大建设相关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是今天智库的核心任务。韩正同志的讲话使我们懂得,能够回答现实问题的突破是最大的理论突破。也就是说,针对现实需要进行的理论研究也就是学科建设的主题。这样进行的学科建设不仅不是理论水平低,相反体现了更高的学科价值。社会学所研究员卢汉龙:韩正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智库的作用是需要理论来支撑的。确实,如果学科研究和智库作用脱节,可能什么也搞不成。因为学科建设上可以超越或取代我们的机构会有很多,而我们智库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取代的。但是智库如果没有学科理论的支持那就会成为一个吃关饷的空架子。社会学所所长周建明:韩正同志的讲话,对我们理解社科院的使命,扬长避短,摆正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我院所确定的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如果只是围绕科研考核指标的指挥棒转,实际上人们更容易重视学科发展,而不容易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智库建设上。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仍然容易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即使是长的一条学科建设的腿,也很难与大学竞争。把重心放在智库建设上,把学科建设定位为为智库建设服务,就更容易发挥我院的优势,实现扬长避短。这也是市委对社科院的要求与希望。以智库为重心,以学科建设支撑智库建设,其实是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更加深入到中国和上海的发展实践中去,把握国情,了解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已有的学科理论,从中提炼出新的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副院长、法学所所长叶青:要进一步整合全所研究力量,集中团队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凸显智库特色,与高校和其他科研单位展开错位竞争,充分发挥法学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特色,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回应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法律新问题、司法新现象。宗教所所长晏可佳:韩正同志对社科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在肯定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双轮驱动的同时,应注重充分发挥智库的优势,以智库建设为龙头搞好学科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绩效工资、科研考核、研究室改革,以及创新工程中,更应配合我院智库建设优势的积蓄和发挥,避免在两头搞平衡。殷一璀同志在发言中也提到,在学科建设上,社科院应发挥人无我有的特点。应通过所一级的工作,在这些方面积极配合支持院里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以理论成果回答现实问题

韩正:我觉得我们社会科学理论要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研究相统一,你们要力争回答一点现实问题,如果我们的研究课题在理论上有创新、有突破,可以回答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最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智库作用所在。

 

青少所所长杨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和“四个加快”,今年又是“十二五”开局的重要年份,上海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体制改革等任务十分艰巨,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社科院举全院之力开展跨所集体研究。如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探索政府管理新方式;探索上海成为开放、包容最大的城市与科学调控人口的关系;探索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制;重新形成改革共识,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等。我们要高举旗帜,坚持“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勇气与睿智来回答现实问题,这是社科理论工作者光荣而紧迫的职责。新闻所所长强荧:新闻研究所目前处在战略机遇期和定位调整期,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媒体传播及网络民主现状和对策。面对十年一遇的窗口期,我们要大有作为,审时度势,转变观念,抓好整体布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报写作,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成为重大问题的思考者、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国关所常务副所长刘鸣:复杂的国际格局呼唤我们的外交与对外经济战略和政策的重构与创新,特别是需要运用交叉性的学科理论去解析复杂、重大的议题。基于此,我所正在制订未来3年的科研规划,将对全球性、跨地区性的国际问题展开综合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海洋权益与综合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反恐与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土与民族冲突;全球跨国家的公共领域的管理与合作;国际组织与国际新机制。政治所所长刘杰:政治所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韩正同志调研讲话精神, 加强国情调研,进一步推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利用专业特长,通过课题研究、决策咨询、专报撰写等多种方式,做好政府的决策咨询工作, 提高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所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上海先行先试提供理论支撑

韩正:中央要求上海市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在这方面先行先试,我们遇到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其他地方来得更多……上海社科院要尽最大努力在探索中力求突破,在创新中力求突破,回答现实问题。

 

  副院长、法学所所长叶青: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承担各级政府委办局、各民主党派委托的课题研究,去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提出立法建议、法律修改建议、参与疑难案件专家分析、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创新改革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上海的法治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理论支撑。社会学所研究员卢汉龙:韩正同志新春伊始就到我院来调研,体现了他对上海社科院应该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库的强烈要求,希望社会科学在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中不断有创新突破,为回应上海和全国的发展问题做出新的贡献。他特别提到了上海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所具有的前沿性特点,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勇气和智慧来加以探索。部门所所长杨建文:第一,积极推进2013年影响上海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尤其是自由贸易园区试点、产业转型等研究。第二,深入研究近年来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如集中产业金融、创意创新创业、国资国企改革、平台经济效应等。第三,进一步发挥《上海经济》的智库功能和作用,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进一步拓展国际化发展,进一步促进青年科研人员在实战中迅速增加经验和提高才能。城人所所长郁鸿胜:今年我所将集中全所研究力量,开展一批在人口研究和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专项课题。如上海人口承载力研究,重点对人口的自然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对上海的人口布局和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上海城乡、近郊和远郊等的人口差别化政策思路。在城市化发展领域,重点梳理上海城市化的区域特征,归纳上海城市化区域发展规律,找出城市化区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上海科学发展的城市化区域政策思路。中国学所副所长梅俊杰:上海要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除了需要研究借鉴西方经验外,海外华人社会和政治实体的制度建设与管理经验尤具启发性和适用性,应加强相关研究。在中国新一轮的变革与进步中,上海需要成为输入世界制度文明的“二传手”,这将是上海独特的历史使命,也会是上海对全国的关键贡献。城人所研究员屠启宇:韩正同志讲话中透出最为强烈的信号就是“创新”二字。我院要在国家社科事业发展中占领前沿、在本市先行先试的创新推进中发挥智库作用,首先还是需要实施我院本身的创新。市领导的调研和讲话正是面对全院的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吹响了集结号,号召大家在决策层更高的期望之下,在全市创新驱动的氛围之中,重新谋划团队的工作方向,全盘考虑自身的科研轨迹,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