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上海以年演出 8854场(2010年)排在伦敦、巴黎等城市后列第四,但按人均统计差距较大
电影
上海电影院年入场人数为1938万 (2009年),比香港多50万,但城市总人口却比香港多1220万
博物馆
上海每年访问博物馆、纪念馆人次为1117万(2009年),仅低于巴黎、伦敦,但考虑人口因素则并不乐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公共文化参与的阐释是:既包含那些可能涉及到消费的文化实践,也包括那些在社区中开展,能够反映生活质量、传统和信念的活动。就涉及到消费的文化参与而言,其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活力。就社区或特定群体的文化活动以及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参与而言,文化参与不仅给人以认同感、归属感和共同价值观,而且文化参与的程度也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体现。
就文化活动而言,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活动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文化活动,比如年度或跨年度的各类节庆和展览等,纽约每年有86个节庆,伦敦、巴黎和上海的节庆数量分别为200、40和22。另一类是市民日常参与的常规性文化活动,比如观摩电影和戏剧、访问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欣赏音乐会等。
在大型文化活动方面,国际大都市的大型文化活动往往数量多、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广泛,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公共文化参与的强劲吸引力。比如纽约的节庆以影视类为主,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影视人才和影视作品,各类影视节的举办使纽约成为世界影视中心。巴黎多年来则一直努力保持其世界会展中心的地位,且会展内容又以时尚类展览为多,使巴黎在成为会展中心的同时,又保持了时尚中心的魅力。而东京则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力求保持其在亚洲的文化领先地位,其著名的“亚洲舞台艺术节”吸引了大量亚洲城市参加。
从影视、戏剧和音乐会等日常文化活动来看,以欧美城市纽约和伦敦与亚洲城市新加坡和首尔的音乐专场演出场数的比较为例,伦敦32292场,纽约22204场,新加坡和首尔则不到5000场。在戏剧演出方面,具有悠久戏剧传统的伦敦和巴黎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年戏剧演出为伦敦17285场,巴黎15598场。上海虽然以8854场(2010年)位居第四,但如果按照人均来统计,上海的年戏剧演出场次在满足市民需求程度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一类常规性文化活动的供给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公共文化参与的程度。
同时,公共文化活动参与程度又是决定公共文化活动能否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2009年上海主要节庆参与人数为920万,与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香港相比,居首位,活动参与人数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47%。从电影观众的数量来看,伦敦电影院年入场人数为4170万,居首位,而上海电影院年入场人数为1938万,仅比末位的香港多50万,但上海总人口却比香港多1220万。因此,如果考虑城市的人口,上海电影院年入场人数是最低的。
从访问博物馆、美术馆或画廊的人数来看,上海2009年访问博物馆、纪念馆的人次为1117万,仅低于巴黎和伦敦,但如果将城市人口因素考虑进去,上海访问博物馆的人数并不乐观。因此,与文化活动、文化创新和生产能力的高速增长相对照,上海市民的文化参与和文化消费增长却未呈明显优势,反映出文化的供需之间存在偏差。
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普通市民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生活,直接关乎社会认同感和融合度的提升。有鉴于此,在加强市民公共文化参与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文化服务于民众的原则。关注社区文化发展和居民文化权利,普遍均衡地提高各个层面的文化生活质量和各个社区的文化发展。
其次,坚持公私合作办文化的模式。可以借鉴纽约的做法,将一部分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交由非营利私企进行运营。通过减免税政策,扶持和鼓励非营利文化机构不断壮大且形式多样。
第三,弥补文化设施的不足和不均。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使上海文化设施的保有量与庞大的人口相匹配,使文化设施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相匹配。
第四,缩小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偏差。除综合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凸现城市文化的特色、文化设施场馆是否足够容纳大量的参与者、交通是否方便等,还应通过问卷调查等充分了解大众的文化需求以及费用是否合理等。
(作者任一鸣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