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峰会达成两项重要决议:一是同意欧洲稳定机制向成员国的银行直接注资;二是就1200亿刺激经济计划达成一致意见。从会后金融市场的反应看,这两项决定对于缓解欧债危机的作用是积极的。
但是,人们对两项决议的积极作用恐怕不能过分乐观。从本质上看,欧洲稳定机制向成员国的问题银行注资这一决定,只是将这一市场稳定机制应有的基本功能予以体制上的落实。在希腊危机爆发之初,欧盟于2010年5月决定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援助的同时决定成立金融稳定基金(EFSF),目的就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但是由于当时对欧债危机的长期性、严重性估计不足,只筹措了4400亿欧元,而且规定这一基金只运行3年,到2013年6月结束。另外还规定这一基金只能提供给主权国家用于应对债务危机,不能提供给其他主体。
随着危机不断蔓延深化,欧盟认识到,保持金融稳定将是欧盟面临的长期任务,于是2011年3月欧盟峰会决定建立欧洲稳定机制(ESF)以取代在2013年结束的金融稳定基金(EFSF),并且将欧洲稳定机制(ESF)的规模扩大至5000亿欧元。现在西班牙和意大利银行体系遭受冲击,陷入困境,金融稳定基金如再不向银行体系注资,就可能引起大面积银行倒闭,最终引发银行体系危机。
从救助西班牙和意大利可能需要的资金规模看,目前EFSF/ESF能够动用的资金并不足以令市场抱有充分的信心。EFSF只剩下2000亿欧元,ESF理论上有5000亿欧元可动用,但是需要成员国按比例分摊。各国如何筹措资金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平息欧债危机所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将成为今后投机资金冲击欧洲金融市场的一个攻击点。
12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计划的确有积极的作用。首先这是欧盟的正确决策之一——没有经济增长,市场的信心无法树立,欧元区国家的信用就无法提升,债务危机的解决成本就会上升。其次,欧洲经济低迷与投资不振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欧盟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偏低,只有18.6%。通过欧洲投资银行的机制投资于欧洲的重大建设项目将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最后,欧洲民众对于实行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普遍感到不满,他们在政治上的诉求也需要这样的投资计划得到宣泄。
但是,这1200亿欧元的投资资金并非通过欧盟发行债券来筹措,而是通过增加100亿欧洲投资银行的资本金后再通过5倍的“杠杆效应”扩大借贷来实现600亿欧元的规模,其他550亿欧元是从“结构基金”那儿挪用过来的。只有50亿欧元的规模将以发债券来筹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盟筹措资金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仍然是非常保守的。相对于16万亿欧元的欧盟经济总规模而言,1200亿欧元投资规模能够起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实在有限。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创新和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只能有短期作用。财政捉襟见肘的欧盟已经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官方资金来启动投资和消费,而推动企业和公司增加投资则需要企业有盈利的前景。由此可见,欧洲国家政府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来降低企业成本。这些都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改变的。因此,欧洲经济增长的黯淡前景不会因为这一刺激计划而发生重大好转,笔者认为,欧洲经济衰退和低速增长的困境仍将延续较长时间。
(徐明棋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2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