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于2011年12月份刊发了 “鄂尔多斯地方金融生态”系列调查文章,文中有专家建议鄂尔多斯应鼓励支持更多的大企业上市,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从银行中获得贷款。那么,鄂尔多斯现有的4家上市公司是个什么现状?能否挑起带动当地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大旗?同时,在B股市场长期融资封冻的情况下,他们能否带来一些B股改革突破口的曙光?
对此,本报记者对A/B股鄂尔多斯、纯B股伊泰B进行了探析。
本报记者 李国鹏
作为“煤城”鄂尔多斯市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鄂尔多斯(600295、鄂资B股900936)走过了10余年的A/B股资本市场之路。
这条路漫长且艰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查阅公司资料显示,公司总股本从2001年的5.16亿到现在的10.32亿,B股4.2亿流通,A股是6.12亿流通股,其中,控股股东(集团公司)持有4.2亿股。
从复权股价走势看,B股由上市时的0.5美元,期间经历了最低0.13美元、最高4.46美元,再到2012年1月4日的1.05美元。而A股从首日的开盘价22.16元,期间则经历了最低6.05元,最高价61.88元,再到2012年1月4日的11.56元。
10余年来,公司这条A/B股资本市场之路还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本市场起到了哪些可资借鉴或标杆作用呢?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试图撩开其一角。
主业多元化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
实际上,以羊绒起家、10年前就已在欧美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鄂尔多斯”品牌专销厅、店,誓创世界级品牌的鄂尔多斯早已“移情别恋”。
据了解,目前鄂尔多斯有五大营业主体:电石、硅铁、羊绒衫及羊绒制品、煤炭、硅锰。年报显示,2010年、2009年、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7.3亿元、81.2亿元、9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4亿元、3.93亿元、4.1亿元。2011年1—9月公司营业总收入96.24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期末的净利润为7.49亿元。其中,2009年的营业收入较2008年增长-14.73%,2009年的净利润较2008年增长-3.24%。
对于2009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减少,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主要因为公司煤电冶金产业在上半年,尤其一季度产量和销售价格出现下降,羊绒服装产业压缩外销也带来一定影响。 ”
而对于起家的羊绒板块,公司强调,公司羊绒服装在国外并不具备品牌优势,长期以来外销毛利率远低于内销,所以公司2009年继续压缩外销比例。
不仅如此,在2010年的年报中,公司声称,“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公司服装产品的外销成本持续大幅上升,严重影响到服装产品的外销数量和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