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DIY,还得躲在家里玩?

日期:2011/10/08|点击:5

假里,打算“自己动手做”吗?去街头小店?那你恐怕会失望——DIY,还得躲在家里玩?

长假里,打算“自己动手做”吗?去街头小店?那你恐怕会失望——  DIY,还得躲在家里玩?

不必去买不知道放在超市哪个货架上的苏打粉,不用烦恼该称多少面粉、多少砂糖,放几个鸡蛋,也不需要为“玩烘焙”专门买个昂贵的烤箱——DIY店铺早就把材料、工具、配方、制作程序等等一应俱全预备妥帖,还有店员随时准备着上来“搭把手”。

不过,面对如此“包办”,有人不自在了:就这么全按你的路子弄,我的创意怎么体现?某些自称“创意屋”的DIY店铺,似乎并不能把真正的DIY生活方式即“激发创意”、“显示个性”,甚至最起码的“自己动手做”带给顾客。

自动省略“第一道工序”

西点DIY店铺,眼下占据着DIY市场半壁江山,但不少铺子自动为顾客省略了“第一道工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一家西点DIY店,记者发现,说是自己动手做巧克力,却根本没法调配巧克力酱——桌上早已摆好几个小炉子,用蜡烛加热融化着块状的巧克力。顾客可以做的,只是从各种不同形状的模具中选出喜欢的,然后选一种巧克力酱倒进去,这全然不需要动脑筋,所谓动手,也像是走过场。蛋糕DIY,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蛋糕底坯是现成的,我一上手就被指导着涂奶油,而那奶油也是店里准备好的……”前来体验动手乐趣的同济大学学生小沈很失望:“我同学去过另一家店,尽管也没让她做底坯,但好歹让她倒水打鸡蛋了。”照她想来,自己动手做巧克力、蛋糕,就该自己调制出独特口味,做出独特造型;可现在,在小店里DIY出来的味道、模样都是“标准化”的。“感觉自己像傻瓜一样,只做了一件事情——倒巧克力酱。”“这块蛋糕,老板抢着帮我抹了一大半奶油,我还涂点什么?”

DIY“变质”,似乎是通病,去玩手工艺制作,也难免失望。有顾客抱怨:“不能捏土还算什么陶艺?自己想的主意都放不进去!”不过,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DIY店铺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这是好心:“制陶的第一步,当然是做素坯。但是没有基础的客人要做好素坯,难度比较大。现在我们让顾客直接在制成的素坯上彩绘,既节省时间,也能更快看到成果。”对他的“好心”,顾客不领情:“可我就是为着完整体验全过程来的,要在乎这点时间、这些困难,还不如干脆买现成的去!”

终究逃不脱“快餐化”

店家“包办”,其实自有一把算盘横在心中。管理专家为记者分析,“包办”了,顾客才能快点离开,好让店家“翻台面”。DIY店一般空间有限,容不下多少人,那就得在时间这个“可控要素”上做文章。全套制陶工序走下来,至少要花3小时,如果将“第一道工序”——制作素坯去除掉,时间就能缩短到1小时。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包亚明,对店家减去“第一道工序”的做法直摇头:“这相当于夺走了DIY的灵魂!要知道,很多创意、个性,你就得添加在‘第一道工序’中,比如陶土的软硬、巧克力的口味、饼干的松脆、银饰的色泽。”真正学过制作巧克力的人,都知道第一道融化巧克力的工序最关键,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融化温度一般不能超过32℃,且不能沾水,温度高了巧克力会吐奶,温度低了又化不了。这一步不仅耗时也耗精力,制作者要留心照看,可是眼睛花脖子酸、做坏了弄糟了,怎么就不是乐趣的一部分呢?然后,加入果仁酱混合成巧克力浆,再加入杏仁或者葡萄干之类,都是制作者“发挥创意”的时机,这也给省了,那顾客岂不成了铁道铺轨竣工仪式上的嘉宾,只是拧一下最后那个螺帽?

DIY,标榜创意与个性的生活方式,在商业社会,终究还是逃不脱“快餐化”。这事儿,看来还得躲回家去做。本报记者  范昕  本报实习生  包慧烨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