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俄罗斯媒体报道中俄明年联合在日本海军演之际,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一行12月21日开始对南京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本期《凤凰全球连线》卢琛将和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的副所长庚欣、上海现场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教授王少普、日本在华时事评论员加藤嘉一共同解析日本外长访问南京的背后动机和如今起起伏伏的中日关系。
凤凰卫视12月21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卢琛:明年中俄军演选在日本海,根据俄罗斯的媒体报导,明年和平使命-2011俄中联合军演,俄方有意在俄东部军区,俄中边境训练场进行。双方可能会出动陆、海、空三军精英部队,部署在朝鲜半岛附近的各自战区序列之内。而在海军方面,将在日本海练习联合护航和打击海盗。这一计划备受广泛关注。另外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昨天开始对南京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日本媒体认为丹羽此行意味着中日关系呈现改善的势头。在此之前中国的驻日大使程永华访问了日本长崎市。并向原子弹爆炸中心立碑献了花圈。台湾媒体评论说中日两国大使不约而同的造访二次大战伤心地,显示官方想修补双边关系的善意。然而目前中日的民间相互认同感持续走低。根据日本内阁府最新公布的结果显示,对中国有新近感的日本人仅仅占到了20%,比上一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创下1978年实施这个调查以来的最低点。如何解读日本主流民意对华的心态。菅直人政府如何做到剑指中国的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今天晚上《凤凰全球连线》我们在东京现场看到的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的副所长庚欣先生。上海现场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教授王少普先生。在北京现场是日本在华时事评论员加藤嘉一先生。大家共同分析到目前的中日现状。首先来看一看邓凌莉的有关日本驻华大使访问南京的追踪报导。
解说: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21日一大早就来到南京宣武湖边,与这里晨练的普通市民交流。而对于传统武术太极拳丹羽宇一郎更是兴趣浓厚。
丹羽宇一郎(翻译):今天早上打吗?
南京市民:每天早上打。
丹羽宇一郎(翻译):打很难吗?
南京市民:要学也不难。
丹羽宇一郎(日本驻华大使)(翻译):我到南京来每次都到这个公园来,也请您教我打太极拳。
南京市民:欢迎,欢迎。
解说:谈到与中国普通民众交流的感受,丹羽宇一郎就表示。
丹羽宇一郎:我感觉非常好,所有中国民众对我们都非常友好,非常友好。
解说:之后丹羽宇一郎又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与中学生们近距离接触。
丹羽宇一郎:我们是邻国,有时候是难免吵架,这也是夫妻关系也好,朋友关系也好,总有这个吵架的。再说哪一个国家都有怪怪的人,当然极少部分,我们可以不管这些人,我认为今后应该几千年要友好下去。所以希望同学们到我的这个年龄的时候,那么我相信日中两国之间可以自由的往来,我也是为此做出努力。
记者:丹羽宇一郎还表示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走遍中国所有的省市,而这个计划从明年就会开始。他也强调推动中日普通民众之间的理解是他作为大使的重要使命。
庚欣:日民主党在历史认识上与中方共识多
卢琛:南京这样一个冬日的早晨丹羽大使展开了他的亲善的访问。今天我们也请出三方的嘉宾做深入分析,首先我想请教在东京现场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的副所长庚欣先生,庚所长。这回我们注意到丹羽宇一郎他在访问南京的时候,毕竟南京这个地方是有历史原因具有敏感性,大家在揣测了,他的到来究竟要传递什么,是否为未来更高层级的日本官员做铺路的工作。
庚欣(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都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历史记忆和特定的政治表示。所以我觉得这一次丹羽大使的这次的访问,他首先他是国家的大使身份去的,不是以个人身份去的。所以我希望大家注意他身份的特殊性。
第二我觉得应该把他个人得这次的访问和南京这一个地方,这个时间和整个现在中日关系整体的这样一个微妙的状态,把它结合起来。另外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今天当然也可能是巧合,日中友协,日本日中友协的刊物刊登了菅直人首相为明年的新年贺词已经提前发表,重点就提到了要推动中日关系,向着友好稳定的方向发展。要克服现在的困难,我们中日之间有几千年的友好历史,特别强调了这样一个历史渊源。所以我觉得这些都应该被视为是日本整体的,作为政府整体的这样一个善意表达。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做一个肯定。
当然,我们也知道一个局部的一个政治宣誓性的动作和整体的今后的政策的举措的方向,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还要看今后中日关系继续往前走,双方特别是日本政府将做出怎么样的政治选择,这个我们还要看今后的一些发展。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一次选择南京,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中日关系在进入民政党政权执政之后,中日关系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应该说共识的部分是比过去多了。所以不管是菅直人首相还是以前的鸠山首相,还是现在的大使和日本政界的官员,总体来说在过去中日,在抗日战争在中日战争,在这一段历史记忆上面,他们对历史的反省态度比一般的,比过去的日本的一些政治家的态度要好一些。
所以在这一点上,也带有一种宣誓我们中日两国,特别政界和民间的共性,我们的历史有共同记忆,在这一点上有反省。从这一点上在强调我们的共同性,争取把它作为一个积极因素,把它发扬出来,克服两国之间的一些消极因素。我觉得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在里面。当然我最后我想说一句,就是丹羽大使讲我们是夫妻关系。
卢琛:甚至超越夫妻关系。
庚欣:对,我认为其实我们应该是兄弟关系,因为夫妻关系毕竟还有它的不稳定性。它说的很清楚,不能分开的夫妻关系。那么这个当然就应该是一种兄弟,本来我们和周边国家,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应该把它看做定位成这样一个关系,可能更得体。
加藤嘉一:中日大使互访长崎南京让人欣慰
卢琛:因为两个国家不可以搬家,即便是吵架也不可以分居,只能友好下去。好,在北京现场日本在华评论员加藤嘉一先生,加藤请教一下,因为你在中国工作非常多年,这一回丹羽大使希望能够进一步增进对普通民众的一种交流和感情的加深。我想知道对你个人来说,你本人有没有去过南京,有没有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当地能感受到有强烈的反日兴趣吗?这可是丹羽去之前日本政府非常担心,并且多次协调的部分。
加藤嘉一(日本在华时事评论员):南京我访问过,而且访问过很多次,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也参观过。我认为南京是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一个城市。我认为对日的情绪非常良好,我甚至可以认为南京是对日的情绪最好的地方之一,因为这个南京毕竟经历过非常惨痛的战争,就是说我觉得南京的市民对于和平、反战的渴望是非常浓厚的。就像前一段时间程永华大使访问长崎,长崎是曾经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地方。那么就是说长崎的人民他们对核反战的这么一个情绪非常浓厚的。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词,在2010年对于中日关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自从这个撞船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的首脑外交停滞不前,两国国民的感情也恶化。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这个时候,11月的时候胡锦涛主席访问横滨,那个时候两国暂时召开的首脑会谈。自从那个时候,两国的政治关系,应当说走向了一个正常的轨道。
那么今天此时此刻,两国的大使分别的访问了这个长崎和南京这么一个渴望和平反战的情绪非常浓厚的城市。我认为他是一种互访,我们应该把它看成一种互访的机制。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高度的评价这个大使外交的这么一个重要性,他本身对于两国关系,两国国民感情的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使本来他就是代表国家的,就是说大使一举一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意志,一个人民的意志。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到这么一个大使互访的这么一个外交。我认为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王少普:中日大使互访外交释放对民众的善意
卢琛:好,日本官员其实访问一些敏感地区,比如说南京,比如说卢沟桥,其实都是有先例的。比如说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前首相村山富市曾经访问过卢沟桥,成为第一位访问卢沟桥的日本首相。我想请教在上海现场的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的教授王少普先生,王教授。刚才两位日本方面的学者专家在谈及希望这一回大使的这种外交,大使访问南京能够开启中日之间的一种善意的大门,您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吗,有可能进一步,现在有和缓的余地吗?
王少普(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教授):应该讲这一次两位大使的活动确实是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他表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就是面向民众。今年以来特别是钓鱼岛事件以来,两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是以对方的政府为对象,因为各种原因实际上两国政府怎么样以对方的民众作为对象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这次的以中国驻日大使陈永华先生去长崎和这一次丹羽宇一郎大使访问南京,他就直接很民众接触,而且直接和民众交流,表现和释放了对民众的一种强烈的善意。
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外交他实际上要以民众的感情作为基础,如果没有民众之间的相互友好,如果没有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深入接触,对于这个外交关系的修复和改善会受到很大限制,我觉得以这样子的这次互访活动为起点,我觉得中日两国应该开展更加全面的外交活动,特别加强民众之间的好感度,这个对修复中日关系应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卢琛:但是我们不得不要谈及的是日本政府的作为,因为就在丹羽宇一郎宣布他访问南京的同时,日本的防卫省公布了最新的防卫大纲,谈及到剑指中国这部分,而且是未来十年的计划,如何来解读日本政府的这样一种策略?广告之后我们继续讨论,一会见。
庚欣:日本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卢琛:当我们看到了大使这种外交访问,希望能够缓和之前因为撞船事件受损的中日关系,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的新防卫大纲非常明确的剑指中国,因中国而进一步加强防备,这部分我想继续请出我们三方的嘉宾,在东京现场的庚欣所长,大家在怀疑了,日本政府这样的策略怎么解读?有一些矛盾是不是一方面在抛橄榄枝,另外一方面磨刀霍霍?
庚欣:日本对中国的政策,特别是最近以来他的两面性表现的很突出,防卫大纲当然是他的比较硬的这一手,最近的这些表现也可以解读成为是软的,比较所谓友善的这一手,这个是现在中日关系利益和整个的关系格局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他同时具有着这两面性。
但是我觉得今天大家都报道了,说日本的防卫大臣特意提到,说这个防卫大纲对中国有善意,特别强调想要说明这一点,但是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有评估,但是我觉得在目前中日关系这样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头,确实存在两种方向,就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中日双方的政治家,负责任的政治精英都应该站出来,发挥自己的历史主导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中日关系走上积极建设性的和平发展的大道,继续走这样的一个大道来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让他继续向消极的方面来滑下去,中日之间是搬不走的邻居,我们毕竟是几千年的友好邻邦,而且是兄弟关系。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可以走上我们本来就正在走的这样一个人间大道。
加藤嘉一:不要过度评估日防卫大纲威胁性
卢琛:注意到日本的防长今天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专门谈到了这个防卫大纲,他说其实日本的防卫厅是考虑到了跟中国的关系,构筑中日友好关系的立场上绞尽脑汁的出了这一份防卫大纲,而且认为中方是可以接受的,我想请北京现场加藤嘉一,您认为这样位于中国的这种回答站得住脚吗?
加藤嘉一:那当然这个我们的防长他更多是处于一个外交的子弟,当然中方也说我们和平崛不构成威胁,这是一个道理,双方都在崛起,前一段新家坡的前总理李光耀说过,在东亚这个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个强大的中国和日本,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在一个安保非常敏感的问题上,两国这么一个互相的警惕、互相的担忧、互相的牵制可能得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意义上,两国的政府、媒体、民众都涉及到一种战略。
我觉得在日本可能防卫大纲这个时候亮出来,直至中国可能这样更多的是一个撞船事件以来,日本的政府民众确实高度的警惕中国的军事方面的崛起,这点我认为不要过多的去评估他的威胁性,我觉得更多是日本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该具备这么一个防卫的态势,所以可能两国更重要是两国的军方、外交方面能够定期频繁的交流,就是说互相的看到对方的意图,可能这点更重要,那怕发生一些突发性的事件,这个细节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这么一个途径的多样化、多层化,这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王少普:日本愿意发展战略互惠关系是真诚的
卢琛:但是很多大局之后因为细节而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想请在上海的王少普先生做进一步的解读,既然在东北亚地区出现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和日本,那大家看一些具体的动作,比如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和平使命在明年的演习,俄罗斯透出消息说,这个地点会设在日本海,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您认为这样的一种作为,可能在这个区域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王少普:应该讲,他具体的演习计划还没有完全公布,还没有得到证实,如果说在日本海演习,我觉得应该讲,日本海他不是日本的海,他这里也有公海,因此中俄这样一个演习,主要的目的是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他明确的说过,他不对于第三国构成威胁,所以我觉得即使出现这样的演习,他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这一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当然刚才关于日本防卫计划大纲问题上,两位专家都分析过,我觉得这个根本上它还是反应了日本对华政策的一种结构性矛盾,就是一方面日本确实和中国有非常广泛的共同利益,他也愿意继续发展这个战略互惠关系。我们不应该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真诚的,他确实有共同利益。
但另一方面,日本方面确实是因为对中国一个发展,和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在新的条件之下的这种战略互信,因此对中国的这样一个发展,就是抱着相当强烈的担忧、戒备,而且在美国战略中心向着亚太地区转移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防范,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如何把它处理好,关键在于中日两国要加强沟通,要进一步加强这样一个战略互信。
但是有一点要指出的,在目前这样背景之下,日本的新保守主义有所抬头,比如说要求修改宪法,再比如说甚至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等。关于这方面的动向,你像日本社民党党首已经提出批评,如果未来这样的倾向有所发展,日本是会变成离开军工产业有不停的情况之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我相信日本和平的民众也注意到了这种倾向。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战略互信,另一方面双方应该更多的从地区这样和平稳定的大局,从双方坚持一个和平发展和和平道路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自己的战略,我觉得这样加强改善双方的关系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