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建议尽快制订世博园区参观须知

日期:2010/03/16|点击:12

专家学者指出,虹桥枢纽、轨道交通、外滩通道等一系列上海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既是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客观需要,更是上海跃升成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之一,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件”必备。

 “世博会催生的一系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有利于完善上海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上海经济转型、再次跨越作准备。”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指出:“虹桥枢纽就是典型的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起投运后首先是缓解了世博交通巨大压力,从长远来说,完善了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布局,也将促进虹桥商贸区、上海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杨建文认为,虹桥枢纽工程是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集聚区——虹桥商务区的核心主体,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商贸流快速集聚,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强力保障。“同时虹桥枢纽也直接加强了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

而另一项重大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一举打通了上海的长江入海大通道。专家指出,这一巨大水运工程,伴随着外高桥港区六期工程和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前期工程积极推进,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据统计,2000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刚刚超过2亿吨,而2009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5.9亿吨,10年间集装箱吞吐量也从561.2万标准箱达到2500.2万标准箱。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二。

而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则为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蓝图落下浓墨重彩的神来一笔。经过综合改造后的外滩,将上海金融服务核心区和航运服务核心区的交通布局和功能规划进行有机改造,为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奠定平台。    

经济学者郁鸿胜说,借世博会举办契机,上海一系列重大工程建成,实际上是对城市经济的功能性建设的提升,是围绕加快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中心建设的重新布局,而非简单的产业性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启用,将有效帮助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取得突破。(记者陆文军)

 

本网摘自新华网“上海基础建设集中发力 为新一轮发展聚能”

 

新华网上海频道2010-03-16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