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注定成为今年两会探讨的热点。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去行政化、择校、文理分科……一系列教育领域特有的词汇成为两会热议的焦点。
焦点一:去行政化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教改方案的第十三章三十八条,被人称为教育改革史上的大突破。
“教育体制行政化,是学校缺乏活力的关键。大学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大学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学术精神萎缩得很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说。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形象地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好比坐火车,突然发现方向错了,却没人敢跳下去。“去行政化实际上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而这历来是教育界的老大难问题。”他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是个趋势,但知易行难,要把蓝图变成具体的实施路径,还需细细谋划。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指出,高校要“去行政化”,最关键是政策上、体制上要有保证。政府管理部门不能过多干预学校事务,学校的经费怎么用,专业如何设置等,都应该有自主权。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学校内部,要让教师更多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焦点二:择校
“名校办民校”,是许多地方名校开设的又一种办学模式。大批公立“名校”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名,纷纷开办民办学校,将学生招收成了高收费的“择校生”。 这一点,上海的
“作为家长,想法很现实,就是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说,“择校”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种煎熬。
杨建文表示,中国下一步教育改革,应放开民营中小学的设立限制,同时放开公立中小学生“择校”,优秀中小学的“择校”收费应公开透明,并纳入财政预算,用来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
焦点三:文理分科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表示,高中阶段要想进行素质教育,就不应该文理分科。在他看来,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
“文理分科有利有弊,不过从目前来看,取消文理分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某高校任职的语
高三学生高铭明说,“我本身就有些偏科,所以选了文科。”
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