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媒体聚焦

两会报道:去行政化成教育改革亮点(会内会外大家谈)

日期:2010/03/11|点击:28

去年6月,上海开始“迎世博新沪上八景”的评选活动,金山的“枫泾寻画”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新八景之一,这是对枫泾多年来在历史环境、古镇保护和合理开发上的肯定,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日前,一批专家学者对枫泾古镇下一步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古镇保护开发要有“新旧观”,一味的“旧”,或一味的“新”,容易失之片面,需要把“新”与“旧”结合起来观照,才能走出古镇可持续发展道路来。

合理开发要讲“四性”

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枫泾寻画”,一语双关,既有诗情画意,又留有悬念。这四个字,真是妙笔生辉,充分表达了枫泾美丽如画的景色,又告诉了人们枫泾拥有的文化的深刻沉淀。

对于历史古镇来讲,有个特点,只要很好地保护开发以后,会越来越好,但乱开发就要垮掉。因此,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这个保护的前提,就是对保护要有科学态度,同样对旅游开发也要有科学态度。如何保护?要讲“四性”:一是原真性,应该是原来真实的景,不增加什么很多东西,应该原样原修,所谓原样原修那就是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来的风貌;二是整体性,不是保留一座桥、一块碑、一个房子,而是一条街、一个古镇的整体保留;三是可读性,历史文化内容可以读取,不要用现在的手法去做,有些古镇所有的窗子都一样的,那肯定是现在做的,过去每家每户的特征肯定都不一样,房顶也是高高低低的,不可能一刷齐的;四是可持续性,古镇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今天要保护,明天还要保护,后天更要保护。

有些地方建了一些欧陆风情的古镇,房子是卖掉了,但是没有人气,当地政府犯了个大错误,开发商把钱赚到了,但土地等被浪费掉了。在这点上,我们的很多人,包括不少领导,缺少正确认识、科学管理和适当保护。所以,要继续想办法把枫泾古镇保护好,留存很好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它的桥、房、廊、布、水墙门。这里有水墙门,和周庄的前街后河、乌镇的水格房,这种形式现在不多见了,要留些下来,否则下一代人很可能就看不到了。

古镇要研究年轻人需求

王大悟(上海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发展好古镇旅游产业,要处理好一些关系,比如聚焦和辐射、共性和特色、现代和传统。

沪上新八景,所有的景,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应是一个“集群”的概念。“枫泾寻画”作为新八景之一,应该把聚焦和辐射两方面都考虑到。“枫泾寻画”,寻画的源头在枫泾,范围不只在枫泾,金山有那么多景点,有那么好的资源,金山本身就是一幅画。聚焦枫泾,还要辐射金山,这样才是“枫泾寻画”的完整概念。

长三角的古镇很多,每个古镇基本差不多,因此,每个古镇发现、发展自己的鲜明特色就特别重要。旅游者去休闲旅游,关键抓住一些共性的东西,一是看基础设施,一是看管理,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先把基础设施搞好,然后再来看有没有特色,这个特色能不能展示出来。现代不是指西方文化,而是指现代生活,要把传统的东西跟现代结合起来,尤其要考虑年轻人的想法。中国旅游协会的休闲协会成立以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研究80后、90后的需求。所以怎么把传统的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非常重要。比如,枫泾的廊桥和店铺,不能单单是传统的,要积极引入现代生活的元素。还有一个是观光与休闲的组合,休闲的人要留下来是不大容易的,由于交通便利,大部分人都是当天来当天回的,所以会议旅游与休闲结合,是任何旅游景点都要注意的问题。

用好非物质文化资源

郑祖安(上海社会科学院著名历史学家)

推动古镇旅游大发展,要善于开发利用地方非物质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尽管不少古镇已在开发利用中,不断采用它的内容,并结合到了古镇旅游的活动里,但在理论上,还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范畴、类别、内容、价值、作用等有很清醒的认识,这客观上阻碍了古镇资源的全面发挥和有效利用。

和其他古镇一样,枫泾现在要加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一大发展路径。枫泾的农民画艺术,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艺,枫泾丁蹄制作技艺这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也进入上海世界名录,但还远没有到顶。枫泾作为上海第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应当有项目进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其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和影响。

枫泾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还有不少,搜寻、开掘、培育、保护工作要继续推进。只有开发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才能为古镇增加更多的文化资源,也才能使古镇具有更多的旅游展示项目和表演项目。

枫泾古镇在地理位置上有其特殊性,地处上海与浙江省的交界处,它既有吴越文化的历史底蕴,又受沪浙苏三地文化的渗透融合,具有更广大的历史发展背景和更丰富的历史底蕴。因此,眼光就不能单纯的停留和局限在上海,而应该从更大的人文历史文化时空中来审视自己,在保留古镇自己特性的同时,积极引进浙江江苏的优秀文化资源和项目,以丰富自己的旅游项目。

保护开发要有章可循

庄春地(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枫泾是古镇,也是水乡,如何打造好水乡古镇这么一个品牌,要有规矩,起码先要建立“三个一”工程。

第一就是要有一个古镇发展保护的总体规划,或者是古镇区或者保护区的详规。周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一共搞了8个规划。不要以为搞一个规划就够了,周庄的详规是1997年做的,经过专家和领导们论证,然后经上一级人大批准,作为法规的一个文本。派什么用场?约束领导,不要随着领导的更迭,而随意地变化。我是1990年去当镇长的,现在领导换了6次,不管哪一任,都要严格按照这个规划来行事。第二是要根据这个保护的规划,应该建立一个保护古镇的法律文本,如果没有的话,也要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的一个相关《民约》。换句话说,周庄刚开始搞的时候,由乡人代会通过了一个相关的《民约》,而真正的古镇保护条例是到1999年才完善的,刚开始我们也没办法通过法规条例,就通过人代会让代表举手表决,目的也是为了实行。这是约束性的东西,领导要约束,老百姓也要约束,现在随着旅游发展以后,老百姓可能随意开店了。第三要建立一个古镇的管理经营班子,挂一块牌子、两套班子,政府要把建章立制工作做早做好。

“想清楚”有利保护开发

陈向宏(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古镇的保护开发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不能想到哪做到哪,做到哪再想到哪,所有大的事情必须想清楚。

保护定位的高下,决定了工程的筹划,必须要把保护的程度想清楚,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经营模式要想清楚,古镇是开放式的旅游,还是围起来的旅游;是做观光旅游,还是做休闲旅游;做一个公共产品,还是做一个旅游产品,情况会千差万别。旅游产品也想清楚,现在有个误区,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往往先有房子,再想旅游产品,这是错误的,形成一个片的概念,还是要有产品,比如,这一片是购物的,那一片是观光的,还有一片是小旅馆集聚,用来住宿的。

重视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古镇的保护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全国各地做保护的有两类做法,一类是政府拿几个亿,哗的一下扔下去,不讲投资效益,就是为了保护。还有一类是借开发进行滚动保护,这就应该重视市场机制,比如,把每一块土地最大的容积率性质定下来;产权也很重要,产权不在你手中,你永远也做不了主;还有就是要引进资本的力量。

要从速放大古镇的个性,枫泾古镇要在旅游或者保护上取得更大成功,关键还是要凸显枫泾的个性和亮点。抓住了个性,就需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去塑造,最后把个性变成品牌。

 

来源:解放日报2010-03-1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