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全国妇联、教育部、民政部等7部委日前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这是我国第一份由国家多部委联合颁发的、科学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
家庭教育并非无师自通
“以前有句话,叫‘救救孩子’,现在应该改了,我们应该‘救救家长’。”成都市教育专家李仁厚告诉记者,“找我咨询的好多家长头疼孩子难管,其实孩子出现了心理障碍,或者厌学、心胸狭窄、情绪化、不尊敬长辈这些问题后,家长首先要自我检讨,因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
李仁厚认为,家庭教育并非无师自通,《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传递的一个核心信息是,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先上课、学习。
对孩子进行“量财施教”
《大纲》首次引入了家庭理财教育的理念,建议家长有针对性地对7-12岁的孩子进行劳动观念和适度消费习惯的培养,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
《大纲》起草专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指出,因为从7岁开始,孩子的价值观开始形成,如果此时引入理财教育,能让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建议家长根据家庭的实际财力,对孩子进行“量财施教”。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一位姓林的家长表示,儿子正上五年级,她要求儿子对零花钱的每笔花销都要记录,超过50元花销必须与父母商量。
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
父母不能避讳性教育
目前,中国父母与孩子交流性问题甚少,家长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口和孩子说性知识。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做过一个专题调查,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渴望从父母、老师处得到正面的性知识教育。
此次《大纲》中多处谈到了性教育。特别是在孩子13—15岁时,明确指出家长需要对儿童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而在孩子16—18岁时,建议家长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敢和孩子谈‘性’,是误认为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就会越早。殊不知,如不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四川性教育师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珍说,面对孩子的性困惑,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真实地面对提问,不必胡编乱造敷衍孩子。(吴瑛本报记者江芸涵)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