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堂海交给记者的他母亲当年合家欢照片
解放日报昨日刊登《“请帮我寻找在中国的根”》的报道后,热线电话63224535从一大早起就响个不停,热心市民纷纷来电提供线索,其中有80多岁的老人,有历史研究人员,也有普通工人。他们表示,作为世博会东道主的上海人,愿意帮助渡堂海先生圆梦。一天下来,记录本用去了十几页,限于篇幅,记者只能摘录其中的部分——
民建上海市委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毛韬来电说,渡堂海对老宅在苏州河畔的描述也许记错了,因为苏州河与虹口交界地方不多,老宅似应靠近黄浦江边而非苏州河边上。
在虹口生活了50多年的上海钢铁研究所退休职工周一鸣建议去乍浦路找找,他说,乍浦路附近曾有一栋红房子,当年看门的是印度人,里面住着犹太人,他愿意作向导去找那座老房子。82岁的
寻根报道也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关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昨天接到很多朋友来电,请教“xiapu”的下落。在潘光看来,当年来上海的犹太人共有三批。第一批是以沙逊和哈同为代表的犹太人,主要目的是经商;第二批是像渡堂海的先辈那样,因受原来居住国政局影响而远赴上海谋生;第三批是二战期间前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上海历史博物馆胡宝芳来电说,如能获得渡堂海外祖父全名等更多信息,她可以帮忙寻找塞多夫家族的历史资料。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渡堂海乘坐的飞机还未降落上海,但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副馆长蓝天铭得知“千里寻根”的消息后,向本报发来邮件:“渡堂海回到母亲的出生地设计以色列馆,就像是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这一感人的寻根启示反映了中国和犹太两个民族之间特殊的情缘,我们将在以色列馆内展出犹太人在上海的这段特殊历史。我衷心地希望设计师能早日实现寻根之梦。”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