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距离被高铁进一步拉近的同时,内地区域经济体系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系进一步融合,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产业体系将整体向中西部偏移,逐步形成一个“3小时经济圈”;武广高铁沿线城市将获得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武广高铁开通必然带动人才、物资、资金的高速流动,也会带来更多的商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维在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部省份湖南和湖北而言,铁道沿线形成的走廊产业经济带将有利带动两省经济发展,扩大地区间产业分工,同时对于沿海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快“同城化”进程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北京和天津都是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目前已经面临资源和空间上的发展制约,在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下,北京、天津将根据城市定位加快产业转型。“京津高速铁路将北京和天津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经济发展走廊,对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腹地经济形成带动”。
同时,借助高铁的交通优势,石家庄的许多产品可进入北京,并可通过北京这一平台,进一步向海外发展。另外,石家庄还可以充分借助京津地区的人才优势、科研成果,发展石家庄的经济。“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资源最丰富的区域,石家庄最具有充分利用京津智力成果和成熟技术,建设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条件”。石家庄市交通研究所所长安桂江表示。
区域经济由“片”到“网”
“虽然无法对10年后中国的经济区域变革做准确的预测,但沿海与内地的合作会越来越密切,现有的经济区域向中西部延伸是必然的”,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的内容,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记者参照《规划》中提到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规划方案发现,考虑到高铁速度优势,一旦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客运通道网络建成,在不改变旅客出行需求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力。届时泛珠三角洲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域、以及渤海湾、东北、中原区域经济体系会形成高铁线路交叉分布,经济区域划分或将参考高铁经济作用范围。
“例如渤海湾经济区的某个产业链,所需原材料不会局限于渤海湾经济区的供应体系,打破区域性垄断,形成新的供应体系,或许可以成为‘经济链’、‘经济网’的模式;在资源、文化、消费等领域全方位展开供求合作,打破现有的区域经济体系壁垒。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最终整个国家形成网状的经济体系”,
来源:中国商报201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