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上海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从2009年上海生育意愿调查看,孩子养育费用高成为上海市民生育意愿下降的首要因素,占53%;为长期享受两人世界和怕影响事业发展也是重要因素,分别占48%和35%。
在张江创意园区工作的章小姐已经结婚3年,虽然双方老人都催着小夫妻尽快要个宝宝,但身为80后的章小姐和丈夫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着急。起初他们总是以“先享受两人世界”的理由来搪塞老人,被逼急了,终于说了实话:“生孩子简单,养孩子那么贵,我们还要还房贷,养得起吗?一生套牢了。”和章小姐一样怕当“孩奴”的年轻育龄夫妻为数不少,养育成本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令越来越多人选择不要孩子或少生。同时,调查还发现,生育意愿与收入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倾向于多生孩子。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海旺表示,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虽然2004年以来沪上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回升,但这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高峰年龄段的人口逐渐进入婚育年龄,而这也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总的持续不会超过10年,4年后就将度过这段生育小高峰。专家预测,上海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减少,而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到2025年60岁以上老人将比2008年翻一番,而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只有2008年的2/3。其直接结果就是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到2020年,每10个劳动力就要负担大约8个老人和1个小孩。
针对人口出生持续下降的现状,周海旺副研究员建议,政府应调整政策加大投入,分担家庭培养成本。
现在上海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免费制度,但是学前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不妨把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政府还可以增加对生育孩子家庭的实物补贴,如免费发送婴儿用品、发放牛奶等,承担部分社会养育成本。
来源:《解放日报》201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