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博会期间,上海交通将面临考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纷纷提出建议。
举办世博会,将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哪些改变,其中又有哪些是世博“红利”,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从市人大代表的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来看,如何保障世博期间的交通畅通、饮食安全、游览顺利、住宿房间充裕,以及“后世博”时代如何发展成为焦点。
世博“红利”1·交通——推出多种地铁票,交通信息实时公布
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交通备受关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提出的建议最多。
室内停车应比室外便宜
市政协委员王如路是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他认为,城市室内、地下、高层等停车库的停车收费,应低于路边、露天专用停车场的收费,以鼓励人们多到前者停泊,少占地面泊位。“立体排堵才能真正保持道路通畅。”王如路表示,要建立上海城市交通,特别是动态的、非常态的、临时性的,如施工、事故等信息诱导标志系统,同时由高架交警、地面交警联手合作。
地铁推高峰票和低谷票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卢汉龙建议,可以通过调节票价等市场机制来分散人流。比如,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票价应当有所区别,并推出3天通票等不同类型的地铁票。“在管理上,我们通过精密计算来制订方案。票价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经验。”他说。
全天候播出交通信息
“如果能将不定时的交通信息提醒转为全天候播出,可以让大家避免集中出行。”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室副主任夏金华这样建议,同时在世博会期间,可考虑滚动转播世博会会场附近的交通状况,使人们在出行之前能够预先了解道路的状况,避免人流过于密集。
除了关心世博期间排堵保畅,市政协委员陈启刚还留意到了进出世博场馆的一个细节问题:观众该从哪个门进入园区?因此他建议利用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渠道提醒前往世博园区的游客尽量选择相对较空的入口。与此同时,通过免费短驳公交车的方式,对需要长时间排队的游客进行疏导。
部分地铁座椅改成折叠式
经常开车的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同样是细节问题,市人大代表柏万青书面意见建议交通部门对全市的路况进行检查,对红绿灯停留时间设置不合理的路段进行调整。柏万青举例说,由于毗邻华山医院,南北向的乌鲁木齐中路车流多。相比之下,东西向的安福路、五原路、复兴西路车流则较少。但东西方向的绿灯停留时间还是很长,这样就容易造成南北方向车辆拥堵。“上海类似这样的路段很多,我建议交通部门调查一下,适当调整红绿灯停留的时间。”
世博“红利”2·上下班——鼓励错时上下班,甚至在家办公
世博“红利”3·食品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团队餐实行分餐制
世博“红利”4·住宿――地下家庭旅馆改编成“正规军”
世博“红利”5·东道主意识——来到上海感觉如同“北京欢迎你”
如何提升上海市民的东道主意识,是人大代表这两天热议的话题之一。卢汉龙代表表示,政府要多与市民沟通信息,不妨将组织世博方方面面的难处也告诉市民,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市民的公众参与意识。
市人大代表、卢湾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朱如安表示,除了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外,我们上海市民也应该拿出东道主风范,尽可能将公共交通作为首选,自觉地缓解路面的拥堵状况。
顾肖荣代表指出,万一遇到突发性问题,比如轨道交通发生故障,市民应该积极配合。他说:“世博会期间,来上海的外地朋友、外国朋友都很多,到时候我们也应该拿出主人的态度,沉着应对,礼让客人。”
朱利民代表建议加大“好客”方面的宣传,“要像奥运时的‘北京欢迎你’那样,让人一听就有温暖的感觉。”
世博“红利”6·免费参观――闭幕后向特殊人群免费开放一周
上世博“红利”7·消费――请来“啄木鸟”创“消费天堂”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