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玩又好动
给孩子一个“解放”的时空
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100天阶段,复旦大学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接近六成的上海市民回答说,一定会去参观世博。很多家长还表示,为了孩子,要去看看世博。
上海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主题是“我与世博共成长”,孩子们道出自己的心思:
“我埋首题海,极少再对这个世界发问。我害怕且无奈——我不知如何重回理想的起点。世博会适时走来,给了我们接近人类文明最新思想最新创意的机会。曾展示过爱迪生众多天才发明、催生了雄伟的埃菲尔铁塔的世博会,是最能表现人类想象力的进步象征。”
是的,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有幸走近世博的孩子,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
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说,解放儿童,包括解放他们的大脑,帮助他们独立地想;解放儿童的双手,帮助他们创造性地干;解放时间,使他们能够尽情地玩;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体验生活。而上海世博会,正给了这样一个“解放”的时空。
和殷一璀有相似想法的,还有小学生朱天轶。这位小小年纪就挂上全国优秀少先队员、上海市少科院小院士等称号的孩子,业余就痴迷于各种奇思异想。现在,小朱同学对世博会兴趣十足,作为上海红领巾世博宣讲团的成员,他希望同学们都来看看这个好看、好玩又好动的世博会。
展馆让人眼界大开
“创新”“创意”之风劲吹
上海世博会还在筹办期间,“创意”、“创新”之风已经劲吹。2008年至2009年,上海市教委和世博会主办方携手,举办的一系列面向本地及周边省区中小学校和青少年的世博会宣传活动中,有很多都写着大大的“创意”二字:从“畅想世博”创意作文比赛、“创意城市”涂鸦画作,到世博会“创意机器人”制作展示、世博会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红领巾创新行动等等,俨然已是一场创新创意教育的总动员。
这一切只是序幕。
各国展馆在造型设计上的创意,能满足孩子们对异想天开的遐想。英国馆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墙体竟“长”满顶端有彩色光源的触须,随风飘动;芬兰馆的“冰壶”是一处宁静的港湾,“停泊”着最顶尖的生态技术;日本馆“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会随着阳光与夜景照明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表情”……想在上海世博会夺人眼球、赢得掌声,非得凭借独步古今、异想天开新鲜独到创意。
上海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如今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谜团。传统“镇国之宝”与尖端科技成果的PK,现场体验和互动、炫技的演出和梦幻的展示。未来的世博园将成为一处特殊的大型“游乐场”,让童心未泯的参观者经历一生难忘的创新之旅。
会期半年
为青少年创新追求持续加温
陈秋林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近距离接触世博会,作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上海世博会让他激动不已。他正在收集、分析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内容,准备作为硕士毕业论文课题,他说:“世博会让我大开眼界,改变了我和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在这里,你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来自全球层出不穷的新鲜创意,也能感受到创新背后的一种精神追求。”
“培养创新人才,最核心的要素是两个:一是要有追求‘更新、更好’的价值观;二是有见识。举办期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就是一次可以持续为青少年的创新追求加温、又汇聚了‘好东西’的难得机遇。”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在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理念的英国,为所有14岁以下的人提供创意教育,被看作培育创意产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上海世博会是否能激发出中国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与人类文明最新创意的对视互动中间获得焕发和提升?
从事创意产业研究的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看好这一点。他认为,世博会将触动新的创意能量,中国将要迎接后世博时代创意产业的大发展。
在2010年这个夏天,对中国青少年来说,也许他们创新的灵感、渴望与执着,一切始于世博会……(本报记者 姜泓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