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独家报道在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如何向生命垂危的老人伸出援手?社会、民间力量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又需要建立怎样完善的养老体系?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晓文认为,养老不仅仅是老人比较多的问题,还应该看到目前的居住形态、年轻人的就业方式等等。现在空巢老人的出现,和我们的家庭模式的变化不无关系。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中国创造了非常多样化的“居家养老”体系,使老人们既享受到乐趣,也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居家养老”这个概念已不仅仅是和子女在一起,实际上是在家庭的“归属感”前提下实现养老,在“物质”之前,讲求“精神”上的需求。陆晓文认为,“政府对于养老机构的建设完善还是不够的。”
对于大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的现象,洪克敏亦表示,政府应着力去改变这种观念,比如设星级养老院,换句话说,针对不同老人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服务模式。
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困难老人,我们要如何伸出援手救助?市民沈军认为,帮助老人要有两个人以上在场,要防止自己“卷进去”。她表示,现在的法律确实有很多的漏洞,如果能够健全救助方面的机制,就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让人去做好事。而市人大代表则洪克敏认为,目前社会上类似“见义勇为反成被告”的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在救助老人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学救助老人的知识”,但是遗憾的是“这在中国可能是个空白”。婚姻家庭律师吴卫义则认为,被冤枉不是法律问题,是道德问题,政府应投入资金提高公众道德培养。
民间力量要如何关怀空巢老人?市民沈军提出建议,认为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可采取志愿者一对一帮助的形式,有情况就去探视,居委会也可以对独居老人的邻居打个招呼去帮助关心,可以和居委会及时联系,形成整个小区关心老人的氛围,不至于造成三天五天没人看望,这方面社区居委会应该发挥作用。洪克敏对此表示赞同,亦认为主要需依靠居委会的力量,老人家里应有居委会干部的手机号码,遇到事情及时联系;另外,完善志愿者制度,鼓励志愿者的行为同样非常重要,“我们每年会举办类似“奥斯卡颁奖”的活动,鼓励、表彰志愿者”。
在谈到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问题上,婚姻家庭律师吴卫义认为,政府要强化老有所养的机构,“上海养老的机构是不够的”。他表示,政府应首先用立法保障投入。现有机构缺失一种“职能落实”,政府应落实负责机构承担责任。另外,他表示,要在责任上划定救助责任很难,遇到这类问题,全天可找110,白天可以联系民政部门,救助站亦可暂为安置的,但是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个政府部门“牵头”负责;而居委会属于民间力量,是自治组织,但没有法律责任去承担看护老人,这在法律上还是一个空白。(新民网记者黄珏)
来源: 新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