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探亲假地位逐渐弱化
看到有外企职工申请探亲假被企业拒绝,一些白领向记者表示,他们即使有探亲假也不敢休。在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工作的谢涛说得极为干脆:“20天?别说没有,即使有探亲假,我也不敢休,说不定等休假回来,我的位置上已经有别人在工作了。”谢涛今年29岁,老家在河南,身为工程师的他表示,目前就业竞争这么激烈,要他拿出20天的时间回老家探亲,即使在家里休息心里也不可能踏实。
国企职工李舒也没休过探亲假,老家在江苏的李舒目前在某能源类国企工作。她表示,平时工作非常忙碌,虽然回老家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但她很少有时间回去探望父母。
不仅普通白领没有休过探亲假,就连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王伟杰也没有休过。王伟杰目前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表示,之前在人保部门工作时,他本人和身边的外地职工都没有休过探亲假,“大家潜意识里没有这个概念”。
王伟杰认为,探亲假规定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工作大都是国家分配的,个人没有太多权利去选择和改变,所以在福利上有相应的探亲假举措。今天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场所,探亲假存在的背景已经没有了。他认为,事实上探亲假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弱。
有私营企业主也对探亲假提出质疑。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地员工超过60%的私营企业,该公司总裁崔轶雄认为,现在有双休日制度,各种各样的休假时间也越来越多,探亲假的存在值得探讨,“20天的探亲假对企业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福利可集体协商确定
静安区总工会法律顾问团的林则达表示,随着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的实行,目前的休假时间越来越多,探亲假的规定有越来越多的局限。他认为,目前带薪年休假在很多外资企业都实行得非常规范,探亲假有可能慢慢被带薪年休假所取代。
市总工会法律部谈育明表示,虽然探亲假是一项福利而不是基本权利,但职工的福利同样应该受到保障。谈育明建议,职工和企业应通过“集体协商”这个平台来商谈职工的各项福利。虽然目前集体协商的机制和平台在非公企业还不够完善,但从制度上来说,这应是长远的发展方向。(作者:刘颖 )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