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探亲假规定滞后引发各方讨论 休假应集体协商解决

日期:2010/01/08|点击:13

国务院日前原则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和开设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这一市场盼望已久的决定,对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其对市场发展究竟有何影响,哪些行业能从中受益?   

1  16年一波三折终于揭开面纱

国务院同意推出股指期货并开设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令市场有点意外。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历经整整16年的等待,两项业务的获批也在情理之中。看看其股指期货一波三折的折腾史,或许就不难明白。

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曾推出过深圳的股指期货。当时,由于决策者对股指期货的认识有分歧、市场的投机气氛太浓,又值投机商对香港的外汇市场进行攻击,监管层担心市场规模较大,市场不够成熟,很快将其关闭。此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股指期货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

1999年,期货指数再度摆上了议事日程。其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研究股指期货,2000-2002年就完成了上证50和上证180股指期货的方案设计、论证、规则制定和技术准备,2002-2004年关于以上证50为标的的设计都完成了,而且进行过小范围的模拟交易。只是由于决策层的担忧,推出期指又一次搁浅。

2005年随着新加坡把基于大陆证券市场的A50期货提上日程,国内期货指数准备工作开始加速。200698,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当年10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进行了很好的培育,系统运行等技术准备也全部到位。但由于期货、证券、基金等系列相关法规对股指期货的上市没有打出提前量,缺乏法规基础;及至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由衍生品引起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期货市场上不断折戟,让管理层对推出股指期货采取谨慎态度,股指期货因此“彻底被搁置”。

2009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同年91日,证监会公布实施了《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2009年底,最后一批62家期货公司顺利上线统一开户系统。证监会表示,期货市场统一开户制度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与此同时,证监会在2009年一路批出十多只沪深300指数基金,被市场解读为“早有为股指期货铺路的想法”。20101月初,管理层终于批准了股指期货的试点。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田立表示,此时推出正当其时。田立指出,一个没有充分现货交易的期货市场,本身就是个可以被肆意炒作的对象。而审视当今中国的股票市场,情况大不一样,在由数以千计的上市股票、数以万亿计的市值和日益庞大的投资者队伍构成的庞大的现货市场面前,任何企图毫无根据地做多或者做空股指期货的人,必将遭到数以百计的机构和数以亿计的理性普通投资者的“顽强抵抗”,得逞的几率,恐怕远小于现在炒作股票的几率。因此,走出后危机时代的第一年,市场的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此时推出股指期货也许正当其时。   

2  两项业务将助推市场风格切换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究竟对市场有什么影响?不少业内专家认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预期可能成为风格转换催化剂。东方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俊认为,虽然大判断并未改变,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显然对市场运行节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运行节奏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预期可能成为风格转换催化剂。这两大工具在推出之前对市场是个正面的推动,推出之后可能短期会有个波动,总的来说可能使整个蓝筹板块出现一定的溢价。银河证券策略总监秦晓斌指出,过去A股市场比较喜欢在小盘股中投机,如果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更多地增加对大盘股的配置,那么大盘股的交易价值可能会得到体现。

那么,股指期货会不会像新股上市一样被爆炒?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本该发挥“稳定器”作用的股指期货,到头来却变成了市场炒家大兴炒作之道的工具的话,那岂不是“拾柴救火”,适得其反了吗?对此,上海社科院证券与期货研究中心主任黄复兴博士认为,其实,市场炒作不炒作,是任何人都保证不了的事,再发达的市场也会存在类似问题,比如2008年的原油期货市场等。股指期货纵有种种弊端,与其本身的价值无关,只与如何健全市场制度有关。相信政府历经16年后推出,市场制度上应该是已基本健全,因而不必对此过分担忧。

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郭燕玲认为,从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业务的开展只改变一些投资行为,不改变基本面因素,因此,不会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短期会增加大盘蓝筹股的吸引力。如果真的以沪深300作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标的的话,那么成份股的增持力度会增加。而从行业看,上述工具会减小市场的波动,增加市场的交易量,改善券商收入结构,增加其业务品种,因此,券商、期货类品种可望最受益。尤其是经纪业务相对比较多、自营资金量相对比较雄厚的券商更是具有优势。而中小型的券商,受益并不是特别明显。   

3  券商增收500亿元-700亿元

说到对券商股的影响,市场普遍认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券商行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其中融资融券的推出,就将为券商增收500亿元—700亿元。就股指期货而言,目前主要券商均已获得IB业务资格,并且控股期货公司,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旗下均有100%控股的期货公司,而海通证券等上市券商也有自己的期货公司。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表示,券商系期货公司可以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网点优势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与证券市场紧密的联系,在股指期货上发挥天然竞争优势。  

而作为融资融券的主要参与方,这一业务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将更大。申银万国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券商可获得包括融资利息收入、融券费、手续费等多重收入来源。而考虑到此业务的推广程度和客户熟悉度,预计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业务规模将占股票成交量的6%以上,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客户资产周转倍数在10倍以上,国内券商该项业务的收入贡献率能达到15%-22%   

分析人士指出,融资融券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券商带来增量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并有效提升券商的资金运用效率;另一方面增量资金的进入有利于带动成交的活跃,提升整体成交金额水平。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表示,如果融资融券交易额占市场成交额15%左右,则融资融券金额将达到5000亿-8000亿元,为证券业贡献500亿-700亿元的收入。另外,券商目前已拥有良好的业绩表现。数据显示,至200911月底,两市股票的成交额达到48.33万亿元,比2008年全年29.97万亿元增长超六成,而20091-11月券商交易佣金共入账约1300.51亿元,比2008年全年676.53亿元增长47.9%(本报记者  许超声)

 

来源:新民晚报2010-01-09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