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充满变数的世界经济复苏之路

日期:2009/12/15|点击:1

周振华研究员在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

思想者小传

周振华 1954年生,浙江上虞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国家人事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社科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干事会副总干事、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等。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波及广泛,被一致称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然而,时隔一年,2009年三季度起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复苏迹象。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存有不同争议。有的认为,危机已过,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更有甚者,认为可能出现V形反弹走势。有的则认为,尚未真正走出危机,目前只是政策性复苏,仍有可能再次探底。我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是周期变形的表现,但复苏之路困难缓慢且充满变数。

复苏中的隐忧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趋向,但总体上还比较“虚弱”,经济复苏乏力,缺乏可持续的强劲支撑。

数据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纷纷出现经济正增长。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3.5%,为连续四个季度经济下滑后首次出现正增长。美联储预测美国经济2010年将增长2.5%3%。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已开始摆脱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分别在三季度取得0.4%0.2%的增长。其中,除英国仍不景气外,德国和法国在三季度分别取得0.7%0.3%的环比增长,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在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出现正增长,达到0.6%。欧盟还调整其2010年增长的预测,由原先收缩0.1%上调至增长0.7%。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一季度的-12.4%大幅升至二季度的2.3%,三季度增长1.2%,按年率计算为4.8%

而且,这些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也趋于向上势头。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0月份攀升至55.7;欧元区从10月份的53.0进一步上升至11月份的53.7,为两年来最高;日本达到54.3,均高于50,呈现景气扩张。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复苏速度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亚洲地区发展回升速度更快。如三季度印度GDP增长6.5%左右,其工业生产平均增幅已达5.8%。又如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最近指出,巴西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20102012年年均经济增长将达到6%6.5%

为此,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如IMF最近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数由原先的下降2%上调到下降1.1%,并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数由原先的2.5%提高到3.1%,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1%

但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上还比较“虚弱”,经济复苏乏力,缺乏可持续的强劲支撑。

一是金融体系依然紊乱。美国非银行类的大金融机构和地方银行的破产仍不断发生,信用卡、面向商业不动产的贷款等坏账的担忧仍难以解除。2010年美国将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用房地产贷款到期,而目前美国商用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如果届时商用房地产价格持续下滑,那么1000多家美国地方银行就极可能倒闭。与此同时,由于实行超宽松的金融政策,向经济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也已出现新的金融泡沫迹象。

二是失业率居高。美国失业率10月份已升至10.2%,达到近27年新高。欧盟的失业率也达到9.2%。这凸显出劳动力市场存在罕见的巨大缺口,对工资和收入增长产生巨大的下行压力,工资涨幅在不断缩小。

三是消费需求乏力。据统计,美国居民的净资产在过去18个月里减少了13万亿美元,约为GDP93%。居民财富的缩水通过负财富效应抑制了居民消费。此外,在收入增长下降的情况下,储蓄率迅速上升,严重削弱了消费需求支出。据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9月份的53.4跌至47.7。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消费贷款总余额减少了120亿美元,已连续第7个月下降,其持续下降时间是1991年以来最长的。预计第四季度美国消费开支增幅将可能只有0.5%。再加上美国一系列信贷支持政策将陆续到期,消费增长仍将面临压力。这对于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的美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是产能过剩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欧美国家一般用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标准,一般情况下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表明产能不够,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10月份美国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仅为67%,欧元区的设备利用率为70%

五是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截至9月份的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收入同比下降达17%,财政赤字达1.42万亿美元,是上一财政年度的3,占其GDP比重高达10%,其收入降幅和赤字规模均创近50年来新高。据预测,2009年底英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创纪录的1750亿英镑。受困于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英国政府已决定出售包括海底隧道和核燃料公司等国有资产,以筹集资金填补赤字。

基于周期变形的复苏

各国协同实施扩张性政策,在较大程度上遏制了危机在各国之间传递并产生回波影响的力度。但这只是暂时缓和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使导致危机爆发的各种深层矛盾和经济泡沫得以根本消除。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既是累积矛盾的爆发过程,又是矛盾的强制解决过程,即强制消灭无效和低效生产力,挤掉经济泡沫和结构调整的过程。因此在传统经济周期下,通常有一个较明显的萧条时期。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长达4年之久,危机过去以后,还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

但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态势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出现复苏迹象,表明其周期发生了变形: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的界限模糊化了,不易划分。

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周期变形呢?

第一,各国政府联合干预效应。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Copyright©2015 上海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沪ICP备10019589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98号

总部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  电话:86-21-53060606

中山西路分部地址:上海市柳州路991号|  邮编:200235  |  电话:86-21-64862266

顺昌路分部地址:上海市顺昌路622号|  邮编:200025  |  电话:86-21-6331622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