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解析“迪拜神话”的破灭

日期:2009/12/07|点击:3

迪拜神话的破灭是迪拜的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短板”发展到极致的必然。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认真研究开发区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防止盲目开发和发展,避免任何泡沫的生成和膨胀;完善开发模式;完善开发公司模式;正确看待主权基金的功能和作用。

由于受巨额债务困扰,迪拜世界公司宣布重组,公司所欠债务将延期偿还,引起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些许波动。迪拜最初只是波斯湾的一个小渔村,在短短几十年内,经过整体开发而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旅游中心,开发成就引人注目。这个金钱堆就的海市蜃楼很炫目,吸引全球金融巨头竞相进驻抢滩。综观全局,不难发现,“迪拜神话”的破灭是迪拜的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短板”发展到极致的必然。   

迪拜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成功之处

1、迪拜的客观条件支撑了其30年的开发进程。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出入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内湾的咽喉地带,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被誉为海湾的明珠,适宜其发展航运和贸易。很久以来,迪拜就是这一地区传统的贸易中心。迪拜港湾是装满各种货物转口到海湾地区、印度次大陆和东非等不同地区的一个安全的航运中心。迪拜先前因产油而发达,1969年石油资源的开采为迪拜带来源源不断的美元。但由于石油蕴存量不断萎缩,石油收入也不断下滑,因此,迪拜的经济被迫转型。以上有利和不利的客观条件催生了迪拜开发的必然。

2、迪拜开发的主观条件使其选择了合适的开发政策

在开发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开发的具体模式还取决于开发者的主观条件和开发政策的选择。迪拜依据其固有的历史传统,形成了迪拜开发的合适政策:(1)开明的移民政策:迪拜对外国人的灵活和宽容政策,吸引了众多的外来者,加快了迪拜的国际化进程,使迪拜迅速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和港口城市;(2)迪拜长期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在各国之间以及国际工商界赢得良好的声誉,迪拜的市场没有外汇管制,非常开放,易于进入,这里的进口税一般仅为4%,从而鼓励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于迪拜的商业、工业和服务业;(3)迪拜政府通过建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中的战略地位。

3、开发资金

在开发的主客观条件都具备时,开发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是开发能否启动和持续的关键。迪拜的开发由于蕴藏量不多的石油开采解决了开发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迪拜政府利用迪拜模式在全世界业已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迪拜世界这一主权基金融资平台,在全球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后续开发资金。

4、开发过程

据统计,迪拜近年来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而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整个伊拉克的重建资金也只有530亿美元。全球五分之一的起重机在这里运转,共有25万建筑工人在这里工作。直到迪拜世界出现债务危机之前,迪拜的开发过程是相当顺利的。

5、开发成就

经过30年的开发,30年前还只是沙漠边上一个小港的迪拜,如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开发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电信设施、能源设施、海水脱盐淡化、迪拜机场等的开发既是迪拜开发的起点,也是迪拜开发持续进展的强力支撑。(2)构建了新型经济结构,在石油工业所获得的海量资金的支持上,迪拜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拥有阿联酋全国最大的两个非石油工业项目,即迪拜铝厂和迪拜干船坞。另外,还培育了港口货运、会展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3)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在海湾地区,迪拜是整个中东地区最重要的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中心之一,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4)成为世界著名的奢侈之都: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高大楼、世界最大的游乐园、世界最大的办公大楼、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迪拜成了世界名符其实的奢华代名词。(5)成为购物娱乐的天堂:迪拜的零售业、消遣娱乐增长强劲,迪拜一年一度的购物节把全城变为一个主题乐园。(6)形成了发达的旅游业。

6、迪拜世界是迪拜开发的重要主体

迪拜的开发主体主要是迪拜世界集团,该集团是政府控股的旗舰公司,负责在全球进行融资,经营范围覆盖高度多元化的行业领域,在迪拜快速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迪拜世界的主要目的是扮演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为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迪拜世界的投资涵盖四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增长领域,诸如交通物流、船坞海运、城市开发、投资及金融服务。

然而,随着近日迪拜世界债务危机的出现,迪拜的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和指责,尽管许多质疑不尽科学,但不可否认,这种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确存在着“先天性的短板”。   

解析迪拜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短板”

从经济全球化层面来看,一千多年来,世界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地中海走向大西洋东岸(英法德等国),从大西洋东岸走向大西洋西岸(美国东部),再从大西洋西岸走向太平洋西岸(美国西部的开发),最近几十年来,正在走向太平洋东岸(亚太经济走廊)。与之相应,处在世界经济重心核心地带的区域开发往往容易成功,反之则可能遭到失败。由此看来,迪拜因为位于波斯湾和沙漠地带,其失败先天就具有某种必然性。正如媒体所说的,迪拜想要在沙漠上建成绿洲,很难不遭遇失败。迪拜的开发不仅没有承接到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还受到其负面效应的拖累。由于迪拜所执行的本国货币迪拉姆与美元挂钩的政策,使迪拜直接承接了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此次迪拜的债务危机“火上浇油”。从去年到今年,美元的贬值导致迪拜和海湾地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连续数月高达两位数。美元的贬值引发迪拜经济的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此次债务危机的“帮凶”。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层面来看,拥有巨大腹地的区域开发的成功可能性是很大的,然而,迪拜背靠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有限,人口稀少,市场狭隘,缺乏抗击国际经济风暴冲击的依靠力量,极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开发是为了履行什么样的国家战略?开发与改革、开放、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开发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迪拜的开发只是统治迪拜的阿勒马克图姆酋长《我的愿景》一书中的美好愿景,没有能够在开发过程中科学地解决和回答这几个问题。这是开发主导者主观上的致命失误。

从城市发展层面来看,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开发是为了实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战略?迪拜的开发没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盲目追求世界第一,着力面向全球高端消费者,从而与迪拜及其周边的经济、社会乃至自然环境相脱节,仅仅走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发展到极致必然是失败。难怪媒体上说,在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面前,这种借助海市蜃楼般的理念与幻想堆砌出的经济城堡,借人工之力建造金融中心,并通过“钱生钱”的办法,不断融资推动豪华房地产项目,这种开发理念十分容易坍塌。

从开发的具体形式来看,需要确定采取什么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产业选择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社会建设方式等等来开发开发区中的各个项目的形式和手段。迪拜的开发没有认真考虑上述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盲目致力于高端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开发,从而严重忽略了开发所必然涉及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等区域和城市发展所必须的系统工程的开发,所以,一旦国际资本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引发某种危机。

从开发主体上看,成功的开发往往集中和动员了开发区域所涉及到的中央政府、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全球各类投资者、国内外大企业等等多元投资者、多元运营者,可谓举全国之力、全球之力,而迪拜的开发则仅仅以主权投资基金为主体的迪拜世界来全面运营。迪拜的过度开发,建设工地遍布全城,而且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项目。为了开发这些项目,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筹措投资资金。然而,这些巨量投资的项目却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最终让迪拜一步步走上债务危机的道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必然十分巨大。

从开发管理上看,成功的开发往往强调按照国际惯例、遵循国际通用规则、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迪拜的运营一切由阿勒马克图姆酋长和他的小圈子亲信们拍板定案,个人专断难免造成决策失误,更加难以严格遵守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由于决策失误和开发资金捉襟见肘,迪拜近年来大举投入国际金融业,在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下,迪拜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给债务危机埋下隐患。2007年,迪拜世界斥资51亿美元,购入美国娱乐业巨头米高梅公司近10%的股份。但后来,米高梅的股价一度从当时的84美元降至16.8美元。迪拜其他投资公司花费近30亿美元购入了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但这两家银行的股价也大幅缩水。   

从迪拜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解析中所得到的启示

1980年以来,我国以开放战略主导的开发事业如火如荼,各类开发区不断涌现。赛迪顾问完成的《2005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报告》称,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共有各级开发区2400多家。《2008-2009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年度总报告》又指出,2008年,中国开发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30个春秋。面向未来,我国的开发区仍将继续承担全国各类地区开发的重任,因此,从迪拜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解析中所得到的启示,对我国各类开发区的开发和开发公司模式的培育、生成和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参考价值。

这些启示主要有:其一,认真研究开发区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防止盲目开发和发展,避免任何泡沫的生成和膨胀;其二,完善开发模式,明确开发的宏观背景、开发过程和开发内容、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成就以及开发成就的后续影响等开发的系统性问题;其三,完善开发公司模式,建设多元投资和融资机制,实现投资和融资主体多元化;其四,正确看待主权基金的功能和作用,不可神话主权信用。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2009.12.07 版次:10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