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亚洲区域主义机制研讨会举行

日期:2009/12/04|点击:2

为服务城市社会文化建设,2007年起,复旦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发展专题”(以下简称“文化发展论坛”)。两年来,通过“文化发展论坛”发挥学科综合优势,聚焦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趋势、突出困难与解决路径,在服务中不断推进自身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引擎。

1、精心组织,为上海文化发展出谋划策

“文化发展论坛”起步伊始,学校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发展专题”工作小组,由文科科研处和上海市发展中心信息处负责小组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论坛选题的招标、论证和确定,论坛的组织策划,专家学者的推荐,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论坛成果的编辑整理,论坛成果的后期开发、报送等。

作为论坛的组织协调部门之一,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各学院、研究所、平台中心的专业力量,学校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媒介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都参与了论坛工作。

2、着力发挥知识服务在政府文化决策中作用

自启动以来,“文化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6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聚焦现实话题,集中力量研究了一批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所面临的迫切课题,内容涉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思路与举措、文化产业投融资与文化企业的市场运作、人文世博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等。期间,26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主题讲解,参与研究的学者、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界人士共计160多人。论坛共形成会议简报6份,已完成论坛论文专集汇编6期;年度论坛文集《构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已编撰完成,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相关研究成果报送决策部门后,受到了多方肯定。

其次,对构建“问题导向,校际、校产、校地联合”的决策咨询平台和智库进行了探索。文化发展是一项多层次、多区域与多视角的综合性事业。“文化发展论坛”放眼全国,组织学者、专家、业界人士和政府官员针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形成了跨学科、跨区域的工作平台。应论坛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沪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界同行本着“本地发展,全国智慧”的原则,在相关议题引导下集中攻关;来自上海图书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公司、上海基亿广告传媒公司等文化事业与产业界的负责人汇聚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与学界面对面,将研究与对话推向深入,产出了一大批深度与操作性兼备、地域性与纵深度齐具的优质成果,并为今后相关平台机构的筹办积累了资源与经验。

最后,促进了优秀学术人才特别是青年学者的成长,提升了学术生产力,提高了研究能力。学校学者积极参与论坛,不少青年学者直接走到了论坛议题设计、邀约走访、交流组织、刊物编发的第一线,拓展眼界,结交同道,切磋共享,学术活动能力得以增强,成果产出的交叉性、前沿性、前瞻性有效凸显。不少学者表示,通过参与论坛,启发了思想与创意,获取了丰富的经验素材,深化了相关研究课题。目前,文化发展论坛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学术品牌,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学科背景的学者走上论坛,为论坛的长期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教育部网站2009-12-02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