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纪念冯桂芬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在古镇木渎召开

日期:2009/10/19|点击:37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徐安琪研究员的全国婚姻质量的抽样调查,判定婚姻质量高下的指标是:夫妻的感情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以及双方的凝聚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情况。比如高质量的婚姻表现为当事人对配偶及其相互关系的高满意度,具有充分的感情和性的交流,夫妻冲突少而凝聚力强。在3205对被调查夫妇中,22%的婚姻属于低质量,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只有3%的夫妻关系可称为高质量,完美型。她的调查结论是,中国的大多数夫妇的婚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她认为中国的婚姻质量有如下特征:平等、相互信任与和谐是中国夫妻关系的主旋律,中国女性的家庭地位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是大多数夫妻和睦相处,白头偕老的基础。尽管大多数婚姻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和稳定性,但是调查显示出中国婚姻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多,婚姻生活情趣不足以及性生活质量不高。

人人都憧憬自己能够拥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至死不渝的爱情,新婚姻法中也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可是让人倍感失望的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的是离婚和婚外情,为什么期望和现实有这么大的反差?

一位28岁的人事经理说:我现在还没谈恋爱,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恋爱中的欺骗和隐瞒,以及脚踩几只船的男男女女。我理解人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想挑一个最好对象的期望,可是我不能容忍被别人耍弄,和我谈朋友的时候还在和别人谈,我自己也不能保证我爱上一个人就不再被别的男孩子吸引,只好不谈了。我觉得自己的热情越来越低,不知道什么人能够重新点燃我的爱情之火。

一位大学毕业一年、在一个重点中学当班主任的女教师说:“我真希望每天呆在家里,做做饭、洗洗衣服。其实当个全职太太挺好的,现在真是太累了。”一个正在找工作的研究生说:“我真羡慕那些不用自己出来吃苦受累的‘贤妻良母’,我给两个韩国小孩做过家教,他们的母亲就是‘全职’妈妈。把自己保养得好好的,只管教育孩子,其他都不用操心。我觉得这样很好,对孩子也有好处。”

新近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现在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只占极少数,而几年前的调查显示,85%的女大学生对“男人应该以事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的问题说‘不’,拒绝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现在大多数女生对事业的理解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对家庭幸福却抱更大的希望。对于这种现象有专家认为:传统思维的影响是根本原因,在很多女性的潜意识中,‘男性中心’的思想是得到认同的。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还任重道远。

女朋友是不是漂亮、苗条,男朋友是不是有钱、学历高、个子高,成为择偶的主要标准。可是在人群中特漂亮和特丑陋的都属于少数,而且容貌不能涵盖整个人品,所以择偶中的矛盾出现了。

一个28岁硕士,月薪1万多。问了我十多个问题,足足记了4页纸。他困惑于事业和婚姻哪个重要?随着自己“市场价格”的提高,择偶的标准也在提高是不是正常?择偶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择偶条件应该什么样比较实际?择偶条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白领女青年中也有着类似的择偶困惑。

女性“休夫”成离婚主流。翻开武汉市江岸区20011月至9月审理的500件一审离婚案,竟有417名女性是离婚案的原告,占离婚案的82%。这些女性中,大专以上学历的高达300余人。“休夫”已经成为离婚的主导。被“休”的丈夫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花心”丈夫出局、“保姆型”男人遭淘汰、“自私的爱”绑不住妻子。

学者认为:丈夫难当是社会进步,说明如今女性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独立能力均有了提高,不依赖男性生活,因此对男性的情感、自身修养、社会地位、声望、金钱等各方面均有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今日中国-中国妇女网  2009-10-16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