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有效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日期:2009/04/28|点击:1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世界性难题,女大学生受到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就业更加困难,如美国男女大学生全职就业率差距在5个百分点左右,女性大学生更难找到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世界各国出台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但对女大学生并没有出台特别多的针对性措施,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较为成熟的前提下,女性大学生也是受益者;二是国外有关性别歧视的法律较为完善,女大学生至少不会受到公开的歧视。正因如此,女大学生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当然也有一些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措施。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就业需求不足、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以及供求匹配效率不足。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也主要是从这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扩大就业岗位,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需求方面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扩大就业需求。就业供给方面,既存在大学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供求匹配方面,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缺乏对大学生的高效职业指导体系以及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等。相对应的就业需求促进措施的关键在于鼓励创业精神,努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就业供给促进措施的核心在于通过免除贷款等方式提供市场激励,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供给匹配促进措施的重点在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充足的信息,并不断完善职业指导体系。

国外对女大学生的就业促进措施,除以上一般性的措施外,也有一些特别的措施。包括在创业培训课程中针对女性特点,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努力提升女性创业能力;在职业指导等方面对女性大学生予以特别的指导,帮助女性大学生了解歧视性法律的规律,确保女大学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特别强调就业机会平等,为女大学生举办研讨会与招聘会,努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平等的招聘机会并有效防止歧视,帮助女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与资质的工作等。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极为困难,女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当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户籍、性别等困难因素中,性别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有效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一般措施的基础上,也有待出台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更加有力的措施。

首先,从社会角度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法律法规,有效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制定进一步促进平等的政策法规,明确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定义、范围、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等,确保在相关细则上具备可操作性,对就业歧视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对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威慑力。成立专门受理女性就业不平等问题的机构,或者在相关机制下分设专门处理女性就业不平等问题的相关机构,有效维护女性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使社会共同分担女性生育成本,切实减少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其次,针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出台有效措施。有效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高校开设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为女大学生举办专门的创业大赛,加大政府、企业与社会对女大学生创业扶持的力度,在资金总量、扶持范围、资助政策、指导跟踪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创业予以积极扶持。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充分的信息,通过网站、杂志、内部刊物等多种途径,为女大学生提供求职信息,开设针对女大学生的求职指导,努力提高匹配成功率。加大召开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招聘会的场次,努力提升对女大学生的需求。在到基层与西部就业等相关活动中,设定女大学生的最低比例。在女大学生实习、见习、参加培训等活动中,为女大学生提供便利与优惠措施。加强舆论引导与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注度,形成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社会力量,有效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此外,对女大学生本身而言,也要正视就业的严峻形势,通过努力学习等多种途径,积极转变就业观,不断提升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4月22日第7期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