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杜丽华、刘歆11月3日报道:在中国版图上,东南沿海一块长三角区域令世人瞩目,经济高速发展使这里赢得了“金三角”、“中国经济的火车头”等美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长三角地区如何乘势前进,加强地区间交往合作,促进长三角经济再上新台阶,这几乎也成了众人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此次“走遍长三角”大型采访活动,就将主题锁定为“联动·互融·共赢”。两天来,采访团一行走访了民营企业、政府部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采访了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管理人员。今天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在接受采访时,就以“联动·互融·共赢”为主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联动:基础设施先联起来
“要实现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首先要把两省一市的基础设施先联起来。”左学金开门见山地说。
“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联动体系基本建成,但具体一些管理细节还存在问题。如每到一地都要领一次卡,交一次钱,这是没有必要的。”左学金说,“城市铺设轨道交通,也应突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如从上海到嘉兴,现在可以乘坐火车或汽车。如果上海将城市轨道交通建到嘉兴,来往起来不是更方便。”
再谈到人人关心的手机长途漫游问题,左学金对此也颇感触。“上海人若到昆山买房子,两地距离不是问题,手机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只要一离开上海市区,就要收取长途漫游费。城市间的区划限制还是很大,希望长三角地区早日实现通讯联动一体化。”
左学金还特别强调,若实现长三角联动大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是区域发展的主体,各城市间应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而不是阻止其流动。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应采取开放的心态,只需为企业提供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互融:突破行政区域划分
左学金表示,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一体化,互动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孤立地看待每个城市,而是把其看成一个区域整体的一部分。
采访中,左学金多次提到转变政府职能。左学金说,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这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符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的职能就是监管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做好服务。地方政府一定还要淡化“拥有权”、“所有权”的意识,若企业因业务需要而搬迁,政府则不该横加阻拦。
同时,左学金还提到了另一项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左学金说,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当前更重要的,应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再是速度。今年我国太湖遭遇蓝藻污染,此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左学金认为,长三角地区应该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左学金表示,上海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开放度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组数据显示:上海常住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0.67%,而纽约为20%。左学金表示,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开放度还是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海纳百川,吸引融入人才,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共赢:携手前进做大做强
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是能直接饮用的优质水;手持一张公交卡,在长三角各个城市中畅游无阻;无论身在何地,通过网络,便可轻松利用长三角的科技资源。这些已经、或即将成为现实的便利,无不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带来的美妙成果。
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长三角地区早在2003年底便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由副省(市)长挂帅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5年,上海市社科院、江苏社科院及浙江社科院,共同成立了“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两省一市共同探讨在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等问题。
采访中,左学金反复强调,江浙沪三地只有跳出省内、市内的界限,不以一省一市为中心,而是以区域一体化为中心,走出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子。三地只有都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才能真正做到共赢。
来源:《东方网》,2007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