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上述战略意图与战略任务,需要运用企业并购的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为此,“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蕴含着未来5年涉及企业并购活动的政策导向:
1、规划提出的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经济发展方向,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等发展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导向,将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政府该做的事是出台有关维护公平竞争,严禁地方分割和部门保护的政策法规;政府禁止做的事是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干预市场机制正常运行。
2、运用并购方式优化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政府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为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并购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3、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和并购活动的核准范围,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和并购活动核准制和备案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4、完善有利于并购活动顺利进行的产业、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改善行政执法和司法环境。
5、推进证券发行、交易、并购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制定一批有利于并购活动健康、规范发展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6、完善境外投资(包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和海外国有资产监管。
7、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司法权威。
8、加强和改进产业政策工作,增强对国内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统筹,加强信贷、土地、环保、安全、科技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采用经济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并购活动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整体而言,对于未来5年我国并购活动的政策制定与法制建设,我们可以用“全面、深入、具体,富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代性”予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