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专著

凌耀初等《上海新大湖计划——长江口青草沙水库运营战略研究》

日期:2007/06/01|点击:648

新闻图片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上海新大湖计划》,是上海市领导于2006年交给上海社科院的13个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由凌耀初和郑琦组织有关经济学和法学的中青年学者集体研究完成。本书从全面、系统分析上海原水供给的历史和现状入手,研究了未来上海原水供给的增长趋势,探讨了在上海原水供给结构中大幅度增加长江来水的意义,对上海的新大湖建设计划,即在长江口长兴岛西北侧建设大型青草沙水库的运营问题展开了探讨。相信本书的出版对研究相关问题以及就实施青草沙水库建设计划进一步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同是有价值的。

参加本书撰写的有十多位中青年学者,其分工是:凌耀初、郑琦执笔《总报告》;顾丽萍、林建永、段占朝执笔《上海原水供给现状与未来战略框架》;于辉、戴伟娟执笔《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建设投融资策略》;郑琦、郭岚执笔《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建设与水价调整战略》;张国炎执笔《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水源保护若干立法建议》;胡月晓执笔《上海城乡原水供给的跨区域合作》;姚勤华、戴轶尘、朱雯霞执笔《世界大城市水源地建设模式与上海水源地建设》;顾丽萍、魏良健、林建永执笔《长兴岛北沿和南汇东滩水源地建设比较》;陈国梁和委雄负责全书的编辑和联系出版工作。凌耀初作为主编,进行了本课题的开题设计、初编和最后的统稿,对各个分报告的一些内容和章节也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得到了执笔者们的认同。

未来的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应当是蓝色的。所谓城市原水供给应当是蓝色的含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是上海市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同时,"蓝色"也是持久维护原水洁净的系列行动。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黄浦江、苏州河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由于江河水质下降,上海"守着江海缺水喝",成为国内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优质原水是维护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保证。为开辟上海新水源,经过十几年的跟踪研究,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建设大型水库。青草沙是上海境内最好的淡水资源,上海境内其他水源,包括南汇没帽沙沿岸淡水带以及黄浦江上游等地都劣于青草沙。为建设好青草沙水库以及建好以后的可持续运营,除水利工程本身以外,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保障水库稳健运营的经济和立法问题,如开辟适合水库建设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理顺原水水价的形成机制,健全水库和流域立法,以及积极借鉴国外城市原水水库的管理经验等,这就是设立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当然,在上海开辟新水源地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将目光转向上海市域以外的地区,至少可以在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积极探索开展上海原水供给跨流域合作的可能性。

我要特别提到上海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陈远呜高级工程师和殷荣强高级工程师。自20037月陈远呜处长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开展"上海市2004-2010年全面提高供水水质行动计划"的评估研究后,我们彼此建立了很好的互信与合作联系。陈远鸣和殷荣强两位高级工程师对城市供水问题的研究有非常深的造诣,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他应邀为课题组详细介绍了上海城市供水的历史、现状和设想。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又结识了很多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士,并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资讯,这对顺利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感谢。我非常感谢各分报告负责人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由于我们的水平和时间所限,在研究中难免有不当和遗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凌耀初

2007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