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论文

郑琦《以艺术世博理念寻找中国世博的创新之路》

日期:2007/05/01|点击:332

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三大盛会。举办世博会是各国争相获取的机遇,可以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此带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首次世博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争取到的世博主办权。如何办好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对上海甚至中国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艺术世博的特征和历届世博会的成功经验

 

(一)艺术世博的特征

1、展演结合是艺术世博的特征

世博会是展现参展方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博览会。艺术世博就是在世博期间,将各国多元文化的无形和有形特质用演艺活动的形式立体展示给参观者,给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激起观众对各国经济、科技、社会展览内容的求知欲。这种将动态文化展示与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展示有机结合,形成展演互动、动静一体、精彩纷呈、多视角聚焦的艺术世博功能,不仅成为衡量世博会成功、精彩的标志,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举办国的知名度和国际地位,使其在世博之后找到更多的国际合作契机,以此带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2、艺术世博的动态展览效应丰富了世博的博览功能

世博会大部分展示内容都以展馆的形式进行静态展览,与观众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而艺术世博的演艺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展览,它不仅具有感染力,还能与观众进行零距离的互动和心灵交流,让观众真正体验各国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观众对各国静态展览内容的兴趣。因此艺术世博在丰富世博展览功能的同时,更能激活静态展览的效应。

3、艺术世博强大地促进了人气积聚

一是艺术世博能够扩大世博会受众人群。世博会一方面要展示人类社会最发达的高科技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能使世博会的受众人群只限于少数受过高等教育或求知欲特别强烈的人,因此必须扩充世博会的“展示”功能,借助于艺术世博的演艺活动拓宽观众群,吸引更多人气,产生积聚效应。

二是艺术世博可以提高访客的积极性和满意度。科学证明所有人在一定时间内的信息负载量是十分有限的。单调的静态展览会很快使访客感到疲劳甚至厌倦,导致他们的精力和好奇心只能支持他们访问少数的展点,从而造成世博园区内的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因此不能一味地刺激访客的智力神经,艺术世博可以做到“教育与娱乐结合、思考与休闲轮换”,演艺活动能够营造愉快欢乐的气氛,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在展演互动中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增强各场馆、设施的访问率。

4、艺术世博进一步延伸会展消费链。

艺术世博的演艺功能除了吸引人气之外,带动客流消费也是一大成功要素。一般世博会展的带动系数是18,这其中的“8”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等,形成“会展消费链”。能否实现18的带动效应,关键在于参观者的停留时间。世博演艺强大的吸引力和对整体展览的渗透力促使参观者延长逗留时间,从而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等其他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世博“制造”了会展消费新的增长点。

5、艺术世博的演艺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突破

从历届世博演艺的运行方式看,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演出,而是在世博园区内,将世博演艺与会展、娱乐、艺术主题商业有机结合,用演艺串连成一个创新的文化产业链,这种演艺创新在世博期间提升品牌效应,在世博之后发挥产业联动效应。

(二)展演结合的艺术世博是历届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

总结以往的世博会经验,艺术世博的展演结合是世博会的发展趋势。它在世博中的功能从初期承载文化演艺,到演化为现代的展演互动模式,体现的不旦旦是一种文艺表演概念,其集演出、社会、品牌、渗透、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效力,成为历届世博会成功的重要因素。

巴黎世博会开创展演结合先河。

1855年巴黎最早将演艺活动融入世博会。演艺活动为巴黎多届世博会带来巨大人气。在19世纪举办的参观人数最多的5届世博会中,有4届都是在巴黎举办的。尤其是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参观人数达到了空前的5千万人次,这一人数纪录直到70年后才被大阪世博会打破。巴黎世博会上演艺活动的成功为后来的世博会确立了展、演结合的基本模式,创造了“艺术世博”的概念,同时也将文艺演出纳入世博会展示要素的三大板块之中。

2、近代世博会展演结合屡建奇功。

从近代世博的发展历程看,展、演结合的世博演艺模式几乎被参展国广泛接受,1992年的赛维利亚世博期间就举办了近万场的文艺演出,完善丰富的演艺活动,几乎与世博人气和成功划上等号。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代世博会中,以1970年大阪世博会、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以及2005年爱知世博会参观人数最多,这四届成功世博会的背后都有着强大演艺功能作支持。

3、世博演艺活动得到参展方的踊跃参加

在历届世博会上,演艺场所都成为各参展国家和机构争相占用的场所。世博会的演艺舞台不仅吸引着世界著名的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接踵而至,而且更是展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先锋艺术的绝佳场所。大约80%的参展方都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演出活动。参观者、媒体和独立评论等社会各方给与了高度评价。

 

1、近代世博演艺规模表

1

1985年筑波博览会

106场音乐会、71场传统戏剧、12场“实验艺术演出。

2

1986年温哥华博览会

总共上演250场,有歌剧、芭蕾、音乐会、戏剧,各种各种演员、音乐人、主持人共计8万人在博览园区内轮番演出,各种演出加起来达到43000场之多,平均每天演出260场。

3

1988年布里斯班博览会

启用毗邻博览园区的一个崭新的艺术中心组织了500场来自30个国家的高水平演出,200个民间艺术小组作了25000场露天演出。

4

1992年塞维利亚博览会

推出了“夜间博览会”的新活动,给参观者提供了欣赏各种地方和国际歌舞的机会,成为永恒经典。有10000观众人次观看了“都市萨克斯”表演。

5

1993年大田博览会

组织了1300场演出,并最终增加了2255场表演。在硬件方面,主会场安排了2600个座位,按照大型演出的要求进行布置;剧场为1200座;用于民间展览的圆形竞技场有1000余个座位。

 

4、爱知世博会使艺术世博更趋完美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吸收了历届世博演艺的成功经验,在世博演艺的选址、布局、功能、节目安排上做了精心策划,使演艺、展览得到完美结合,获得巨大成功。

1)精心选址

一是把所有演艺场所集中在世博园内。爱知世博会有演艺场所三个,全部安排在展馆集中的大的世博园范围内。并分别分布在世博园区的中央区域、游乐交流区域和欧洲馆区域内。这种分布安排目的是用不同的演艺方式同时带动各个区域的展览吸引力。

二是园内交通发达。借助于世博园区内发达的交通条件,以及立交环线的强大功能,游客可以在各演出场地间来去自如。

2)演艺功能齐全

一是圆顶剧院。圆顶剧院是一座室内高档演艺场馆,同时也是园区内规模最大的演艺场馆。主要举办开、闭幕式、晚上大型时尚演出和各类庆典活动。剧院内设有2千个固定座位和1千个活动座位,最多可同时容纳3千名观众。

二是世博大会堂。世博大会堂是一座室内时尚演出兼会议场馆,结合娱乐交流区举办白天娱乐演出、会议论坛。

三是世博广场。世博广场是一片户外狂欢地带,广场前方设有超大屏幕;是游客休息、聚会、互动娱乐以及观赏露天表演的主要场地。

3)节目丰富

爱知世博会期间的演艺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每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分别安排的主题“馆日”活动,包括主办方世界博览协会在内,共为12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举办了122个“馆日”。也就是说,在整整6个月的世博会期间,除了周末时间,几乎天天都会举行不同的“馆日”活动。为了与白天的“馆日”活动错开时间,爱知世博会期间的其它主要演出、庆典活动或在世博广场举办,或于下午及晚上在世博圆顶剧场和大会堂举办。除“馆日”之外的主要活动总计62个项目、185个场次,小型民间活动以及在其它户外场地内举办的活动尚未统计在内。整个世博会期间每天都举办不同的大型演出、庆典活动,还有几天会同时举办多场不同的活动。重要演出的场次和场地安排如下表所示。

 

2、爱知世博历次重要演出的场次和场地安排

   场所

 

场次

户内

户外

圆顶剧场

大会堂

广场

“馆日”活动

45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Copyright©2015 上海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沪ICP备10019589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198号

总部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  电话:86-21-53060606

中山西路分部地址:上海市柳州路991号|  邮编:200235  |  电话:86-21-64862266

顺昌路分部地址:上海市顺昌路622号|  邮编:200025  |  电话:86-21-6331622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