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我院举办“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青年科研人员专题研讨班

日期:2006/07/14|点击:38

  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院人事处、科研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于7312日联合举办了“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青年科研人员专题研讨班。

  期间,来自院内16个单位的19名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学员,一共参加了两次高层论坛、三次专题讲座、一次社会考察和多次自学交流活动。

  在73日下午研讨班的开班仪式上,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在讲话中提出我们院要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谆谆告诫大家要牢记我们院的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通过研讨班的学习,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养成持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习惯,在思想不断进步的同时,学术也不断成长。童世骏还以学者的身份,为学员们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专题报告。他简要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若干研究成果,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只有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外围”,才能有效避免“思想僵化”和“立场丧失”。一方面要适当放宽和调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的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观点。童世骏还特别阐发了在当代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论题。他认为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社会,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对现实与理想关系的理解,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科学的含义,要重视运用社会科学管理社会,要重视手段和目标的关系研究。科学意味着转识成智,问题意识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当前要在社会主义前提下着重于解决现实的问题,在长远问题和现实问题之间要保持必要的张力。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时机。一个问题最好是在它变得比较现实了,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大致具备了,才予以提出。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有必要从主义的角度出发来提出问题,但要防范放弃问题、空谈主义的倾向。童世骏的报告使学员们耳目一新,大家懂得了原来马克思主义也可以阐述得很精彩。

  74上午,邓中心副主任、本次研讨班的班主任程伟礼研究员为学员们作了题为《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告。他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三大理论来源,即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思想、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和当代西方的发展理念,认为维持生存、自我尊重和自由是发展的三大价值取向。他认为运用科学严谨的“实会—意会—蕴会—当会—必论”的诠释方法,可以更好地解读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他把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区分为发生学意义上的、发展期的、成熟期的和传播学意义上的马克思发展理论。他认为马克思发展理论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2)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重要标志;(3)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他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世界观回应,是对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与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和荣辱观相统一的、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体系,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诠释。

  76上午,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世军为学员们作了关于《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辅导报告。他全面回顾和梳理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他谈到虽然近年来理论界在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诸如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应该怎么看待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是否意味着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的转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否意味着不再需要加快发展?不唯GDP是否等于不要GDP?之所以要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就是为了澄清理论认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使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大地上深入人心,中国的发展才有希望。刘世军处长还希望大家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与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国家建设、科学发展观与道德建设、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

  789日,在邓中心常务副主任方松华研究员和程伟礼研究员的带领下,学员们远赴义乌,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和考察活动。在义乌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大家参观了浪莎袜业和真爱毛纺两家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大家非常钦佩义乌市历届领导坚持的“以商促工、引商转工”的战略决策。不过在实地考察中大家也发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民营企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仍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学员们还分别在73日上午712日上午荣幸地参加了两次高层论坛,先后聆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锡文副主任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报告和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的报告。

  712下午,市政协副主席、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和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出席了研讨班的结业仪式。程伟礼研究员系统总结汇报了研讨班的学习和考察情况,来自部门所、邓中心、哲学所、文学所和欧亚所的5位学员代表大家向院领导汇报了学习的体会,汇报的题目分别是“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全球化困境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和平发展环境中的新智库合作”。

  会上,王荣华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班作为我院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的重要性,提出要总结办班的经验,争取一届比一届办得好。 

  王荣华强调指出,要加大我院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出要舍得投资办班培养人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办成我院的亮点和特色。不仅要通过办班增长我院科研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知识,而且要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我院科研人员的共同信仰,着力培养和提高我院科研人员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观察、认识、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王荣华强调,全体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要深切感到目前面临的压力和机遇,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把我院办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积极谋求国家战略利益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王荣华希望科研人员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确立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切实研究当代中国和当代上海的实际问题,勇于作出有前瞻性和针对性、有思想、有观点、有理论支撑的科学对策和方案,为决策层提供解渴、解扣的理论思维。

  王荣华最后指出,大家要以这次研讨班的学习为契机,坚持学习,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增强理论功底,这样在研究工作中才会有充足的理论底气,才能真正终生收益;要努力扩大知识面,学习多种多样的知识,要深入阅读经典原著,不要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只有这样才会有自己的主见,才不会当随风倒的“墙头草”;要掌握互联网这个资讯工具,赢得更多的学术主动权;四是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解读上海、解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班是我们院“社会主义新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落到实处的一个举措。学员纷纷表示,感谢院里用研讨班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集中学习领会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难得机会,这同时也是一个科研人员进行跨学科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研讨班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在研讨班结业之际,当学员们聚首回顾这十天的学习、思考、讨论和交流历程时,都深感获益匪浅。

  童世骏在结业仪式的讲话中肯定了研讨班的学习和考察活动,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的能力建设问题。他着重强调要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在学习方面,要把向书本学习和向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要把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研究方面,要注重培养新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跨学科跨传统的意识。在表达方面,要注意学术性和政策性的统一、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结合、文件语言和百姓语言的分场合运用、内部写作和外部写作的异同等问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