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研  学术论文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四)

日期:2006/01/12|点击:247

 
二月三日
先生昨日讲《皇极经世》言:
现在有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是望空间的,我相信不久将会有一种望时间的望远镜。到那时一看,孔子就在我们这里,邵康节就在我们这里,那时的人看到现在社会科学的考据都要笑的,我的这篇文章只是在没有这种东西时代替一下。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卷二十五《占梦》: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
一曰正梦(注: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注:觉时道之而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先生言:
心理学现在有大发展,梦境极可注意,弗洛依德心理学也从释梦开始,《周礼》有六梦。要会控制梦境,梦境能自己控制就懂气功了,我学气功就是从梦境开始的。庄子云:“至人无梦”,要自己掌握梦境,把梦境化到没有,就懂了。要讲有方法吗,方法是没有的,全在自己注意。梦有个根,触到这个根,梦就没有了。梦和白天完全相应,我当时做算术,做不出,结果梦境中解开了,下围棋,梦中清清爽爽一副围棋。气功虽与梦境相似,又不相等。有人思佛,结果梦中出佛,有一道白光,去追求,结果完结。这种境界我完全经历过,故知。一个人的年龄有关系,青年人的梦和老年人的梦完全不一样,遗传到了这种年龄阶段,这种类型的梦就多,到了那种年龄阶段,那种梦就多。精力要紧!杨先生(践形)那时和人约好,夜里和人在那里相会,第二天再复述于人。我不高兴那样(按:先生多次提到志向欲上友古人),故没有参加。这不可以随便讲的。杨先生后来精力衰了,就没有那样。(已理解“平淡点好”的意义。)
先生言:
当初杨先生有人送他一副寿联,我还记得:“宿世早应成佛去,此生犹为著书来”,杨很满意,给我看。(问:似有恭维之意。)当然是有的。但我近来已感觉到此问题了,自己一生做些什么呢,我写这些稿子,难道还去为名为利,还不是相信中国文化有东西,要发扬出来。
先生因谈《杂卦》、《序卦》,论及六种卦的体象方法。
一爻:爻变
二爻:半象
三爻:八卦(二体)
四爻:互卦
五爻:伍卦(参伍以变)
六爻:杨定名为圜(乾为圜),我在《易经》中再找一个字“旋”,其旋元吉(履)。六十四卦总结为十四旋卦。(《杂卦》与《序卦》上下篇调十二卦)         
旋卦举例:          
先生言:
周善培著《周易杂卦证解》(旧平装),读了虞翻后,认为不科学,著此书,一卦用五卦讲,讲得极好。
 
一个人看问题永远不会全面,明明是节卦,你会少看到上面一爻,就成屯了。下面阳气足不足大不同了,不该动而动了,水库崩溃,变损,没有看到上面的苦心(苦节不可贞)。
故两个人的看法不会一样,看全面极难极难(数学语言有极大信息量)。这些卦象有直接指的东西。
《易经》不在《易经》。
周善培(孝怀),四川人,搞民生公司,几朝元老。袁世凯时……日本人战领时期,某大官是他学生,碰都不敢碰,孔祥熙都尊重。解放后,第一届政协特邀代表。回来后,安抚上海的有关人员,说毛泽东读书人,安心好了,结果企业家、知识家多留。但文革这些人遭冲击,最后一次我去看殷石公,殷大骂周。刚解放时,我去看他,他说,你尽管读《易经》好了,得鼓励。(先生读《易》有多少人赞助啊)。
先生言:
读了《序卦》,你们该回去背《杂卦》了。
先生言:
要背出。
问:周子《通书·精蕴》第三十,“《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先生言:此汉宋之别。汉刘向列《易》为五经之原,宋时已有佛道二教,故不止。又取《周易集解》序:“权舆三教,钤键九流。”(我原先说过不喜欢此序,认为无内容,兼骈体文)
问:错卦( )是否反映感应之理,如两个有缘分的人始相距极远,终必遇到一起。
先生言:二个人不可能完全成错卦,在接近中必发生爻变,始合。二人成错卦时,那完全忘我了。
又言:薛先生曾云,每一样东西总有一个东西在外面相应,永远有。一本书都有一个影子。
先生言:
你们把“游于艺”视为七十境界,当然可以。但我想说的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还是同时的,志于道同时就游于艺,否则学习太枯燥。又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因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数量级。
因思:
善财入法界五十三参,遍访善知识。读书上友古人,到一定程度放出眼光来,亦为入法界向一善知识求教。此善知识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你一个法门(不是空谈理论),于是得着一点,再参一位。(切忌以为彼此相同,或以此非彼。善财童子的欢喜踊跃,尊敬态度可为法,否则于德有亏。)于是知两个行门,不知不觉变厚了,然后由普贤领去见阿弥陀佛。此遍参的穷理致知过程,本身就是践履(尽性)实践,由是以至于命。
此重重无尽的华严法界,重践履的普贤行(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而以文殊(智慧)引路,尤见明师之重要。
又思:
六十四收为三十二,三十二收为十六,十六收为八,为四,为二,最后收入太极,此为退藏于密。
入乾元性海而各得其所,物无所不容。
 
 
二月四日
先生言:
现在的人做梦也简单化,做梦复杂代表想象的丰富(杨先生梦伏羲等)。经学束缚人,五四打掉经学,“啪”散开来,哪知换了一种又收得更紧,梦也给控制了。现在的人思想禁锢得已经可怕了,梦也不敢做了。
又言:
作《彖》,完全是现代人反思到当时辰光。
又“遯亨小利贞”,“既济亨小利贞”,从卦辞看完全一样,作《彖》者认为两样,于是发挥出极好的微言大义来。
忆昨日先生言:
空讲仁义道德,是最坏的事。我当初读书时,就有人劝我读《史记·货殖列传》,谁知解放后倒是讲唯物主义的人空讲,不管具体物质。
 
 
二月五日
《紫柏老人集》共二十九卷(十册),明本。
师讳真可,号达观,晚号紫柏。交往者,李卓吾,汤显祖。
憨山德清塔铭:(万历四十四年)
“师常以毗舍浮佛偈示人,予问曰,师亦持否。师曰,吾持二十余年,已熟半句,若熟两句,吾于死生无虑矣。”
按: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一切宗教不离七佛偈以为根本)
先生言:中国清以后衰,因清没带来新的东西,完全向中国文化投降,故无再振之力。
 
 
二月六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亦未穷而知变者也。              《紫柏集》 卷二 二十二页
宋捷云:建议多看童话剧,可冲破一些成人的僵化,反对绝对不买书的观点。
 
 
二月七日
先生言:
地球前生物与自然界的对立,也要丧去。
先生言:
我高中时爱读《庄子》,大学时就爱读《易经》了。
我还经历过这么个阶段,《庄子》懂了,郭象注还不懂。后来懂了,原来是战国思想和魏晋玄学思想不同,再读《庄子因》之类,很明白。
先要懂《庄子》,然后懂郭象注,然后扔掉郭象注(其它的注全部不要看),然后可以谈一九八六年的庄子了。
当初六零年左右,杨先生、薛先生在此谈《庄子》,与我此地谈完全不同,但完全相同,是他们的气概使我懂的。
听人言要完全虚掉,以虚受实。不可师其成心,到老师这里来,就是要完全听老师的。
先生言:
春节一词起于解放后,此名词不通,为岁首。
我小时侯国民党政府用阳历,取消阴历,年初一上课,非常不习惯。后来日本人打来了,不管了。胜利后,国民党知道此事不通,就没再恢复过。
春节定于公元前一百多年,见陈垣《二十四史闰朔表》,董仲舒于此有大作用。
 
紫柏云:
一日王介甫问蒋山元禅师曰,教外别传,可得闻乎。元曰,公有障,且以教海资茂灵根,更一两生来乃可耳。今人去介甫远甚,尚未解爬先学走,岂非大错……若染心人可生净土,则名实相乖,因果离背。若半染半净生净土者,吾闻古德有言,若人临终之际,有芥子许情识念娑婆世,断不能生净土。若全净心生者,心既全净,何往而非净土,奚用净土为。如是以为念佛一着子,能胜参禅看教,岂非大错。
                           卷三 二十六-七页
 
 
 
二月八日
问:现在讨厌任何形式的体系,如黑格尔的书全部散去。
先生言:日前讲《齐物论》没说,成体系就是庄子“得其环中”,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就是环中,故有黑格尔一定有马克思把它翻过来。“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环中是不够呀。
问:但不成体系,也不行。我理解体系就是自己走通,泯除矛盾。
先生言:是。全在你自己掌握运用。
我喜欢用“结构”二字,就是佛教的“缘起”。
要得着一个东西,有此即所谓“辩才无碍”。要知道我《庄子》虽然背出,但讲《齐物论》时我自己不知道下面一段是什么,翻到才知道。我又不会为讲此而去先翻好“备课”,这你们也要注意。
问:《紫柏集》。
答:明末四大师三教合一的东西,蕅益注《易》,德清注《老》,当时社会荒乱得不得了,但学问也兴盛出来。明末徐光启等受外国来东西(宋代泉州就有大船)的刺激。清严复第一代,唐先生(文治)第二代,薛、杨都懂外国的东西,至我更是从西洋入手。所以我希望你将来有机会也到外国去看一看。
问:我想中国自己的书也没读通,去外国也是白搭。
答:当初我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我父亲叫我到外国去而不去。
问:《序卦》咸恒后至遯大壮,不置革鼎。革鼎放入作为国家变革,家庭不变。事实也是如此,朝代屡变,但家庭仍然固我。但现在社会变革已触动家庭。
答:此正是大问题,影响遗传。男性社会父权制之确立,至今有所变化,此正是研究中国学问的动力。薛、杨皆如此认为。
问:读基督教《圣经》,从信仰的角度我不懂(实证),但我实在感受到它是一部触及生命的大哲学书。如:人吃了智慧果,上帝将人赶出伊甸园,严守生命树,于是形成人类基本矛盾。此不是《庄子》所云,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如吃了生命果,生也无涯,矛盾不就解决了吗。且人类最高的智慧是追求生命的智慧,穷理尽性必须至于命。西人似少践履工夫,践履在宗教,而宗教以信仰代穷理。
先生言:
所以《圣经》不能废,中国儒家后稷无父,明明是宗教,且同圣母玛利亚的神话一致。我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选修《圣经》,有几个学分。解放前有五教会(加国教)。
问:我不喜欢又打旗号,似不必。
先生言:打旗号是立一个“体”,故不行。
先生言:
你现在是直接加入我日常的研究工作,不是看我已经写成的东西,当初我跟杨先生就是如此。已经写的东西和正在考虑的东西不同,我现在写的东西完全把经学破光,但二千年的东西有作用,你要注意,要补起来,要厚。
先生指《抱朴子·极言》言:“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兴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先生言:可见微量元素的重要)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
问:忍怒抑喜,到底是否可能。
先生言:你正式问我,我告诉你,完全可以。
 
 
二月九日    丙寅年农历正月初一
给先生拜年。宋捷,张亦煦同往。
先生言:
《华严经》好极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智慧不过如此。澄观的《清凉疏抄》,只此一人能和《华严》相应,唐时的《十三经注疏》何可比拟(已懂的重复注,不懂的不注)。《华严经》已达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以后再翻出禅宗是另外一件事,再后来就是密宗,那关系到了生理学。
先生言:
文革后期我因马先生(一浮)的关系数次去看望严群(严复侄孙,柏拉图专家,游历欧美),他的学问也是到十九世纪为止,二十世纪的新变化就不熟悉了。他对中国哲学遵照严复,最服膺老子,以为远胜柏拉图。解放前名不党,解放后改名群,取君子“群而不党”之意,两年前去世。
问:严群属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我敬佩他学问的纯粹。似乎有一现象,真正的学者只在专业程度内知名,而全社会最知名的往往为二流学者。
先生言:永远是这样。
问:刚来先生处,听杜之韦谈先生,后又听潘师母谈先生,又听介眉父亲谈先生,又听朱岷甫谈先生,以及其它人谈先生,和我自己眼中看到的先生,没有一个是相同的。难道各人间的分歧竟是这么大么?
先生大笑。
问:读《庄子》感觉很难入。
先生言:那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区别,动静之别。你庄子快速的思想跟不上,故不应。
先生言:
印光法师好,我父亲相信。过年初一吃素,我不能全吃素,年三十于一点前吃点荤,年初一于十一点后吃点荤。
净土宗过去有个比方,一个虫要出竹子,往上爬,一节一节要过无数节,但横过来,一下就出来了,所以说快。
杜之韦言:常有人说非净土一世来不及。
先生言:
研究学问,某一时代的书是死的,但那个时代的思想历史文化有无数因果,故变化就来了。
先生言:
人视网膜上的倒成象,非天生就正过来的。心理学实验,婴儿看到火焰去碰它的尾部,几次以后改过。故我们看到东西都是正的。(可见人多么容易受成见、习惯的欺骗。)
问:钱钟书先生佛经等全读过,《管锥编》也引过《悟真篇》的句子,为什么不注意他们实际指的内容呢,是否有意不谈?
先生言:读一遍句子和仔细研究是不同的。
先生言:
三教合一是宋以后的具体事实,治哲学者回避此事实,决定不可能有成绩。
 
 
二月十二日
先生言:
艰难困苦往往能出特别的学问,(忆初一先生曾背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读书亦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我此房过去四周全是书(先生阴历年底收回此房,已二十年了),薛学潜先生条件更好(祖父薛福成为四国钦差)。我在这里读书写作,自己想过对得起此条件。
 
 
 
二月十三日
从先生处得此图: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因思:
此即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有数量级的不同。又,此语罗天地亲师,独阙君,故王天下不与存焉。
《庄子·齐物论》: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先生言:
存而不论不是没有。论,确定的客观事实,自然科学,不存在是非。议,合入主观判断。现在一般人都在辩。
先生言:
六合为立体几何。柏拉图学院挂几个几何体,不懂几何不配讨论哲学。从柏拉图到高斯,六合思想控制西洋人二千年。高斯后,西洋科学突飞猛进,非欧几何大发展,成今天局面。
 
1986.2.9  《社会科学报》摘《联合早报》
      计算机分析  《圣经》竟系神写   (大意)
犹太教《圣经》共五卷,首二卷开头,每隔四十九个字,可抽出一个字母拼成“圣经”,在第三卷内,每隔二十六个字,可抽出一个字拼成希伯莱语中的“神”。(所有希伯莱文的字母,可相当于数字。)四十九是七的平方,二十六在数字价值上相当于希伯莱文的神。最后两卷中,从后算起,“圣经”出现的或然率是两百万分之一。
 
先生问:
你们以为如何?
皆云很奇怪,又云有不相信者。
先生言:
即使是真的也不奇怪,这还是人类智慧可以排得出。上帝的作用远远在这之上,这才显出来一点点。人所能够安排,计算机所能够识破的这点点不能算什么。
先生言:
《华严经》中有一段“主夜神”全谈神通,能知前十世,后十世,《华严经》本身为有神通者所写,故谈神通内在。其实人所能具之神通不过如此。(大意)
 
 
二月十四日
先生言:
《抱朴子》内篇当内圣,外篇当外王,故有镇压农民起义等事。但时代于葛洪已非,否则西晋怎么可能变东晋。注《左传》者杜预早一些,情境就不同。
问:
中国宗教似较刻实,皆有名有姓,且都在上层做官。
先生言:
当然是上层,下层除特别的人以外,不可能具备条件。(问:慧能可归之于前世?先生可之。)故佛教史一般都联络上层,上层是有作用的呀。
先生言:
《抱朴子》与《太平经》,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两部经典,整个道教从此二书形成架子。
先生言:
你对当仁不让于师如何看?  
答:钱钟书《谈艺录》引尼采云,大弟子必叛师,自成一家,否则亦叛师,因毁师名也。其矛盾以“述”解之,述即循前人道路作更进之发展,犹推阐宇宙大流,集大成而永不成,生生新新。《大象》云:君子以同而异。与师合后必分,但未合,也谈不上分。
先生言:
要看到与师的合与分在什么地方,学问就来了。杨先生(践形)说他有三个学问:一《易经》,说已交给我了;二古史;三音韵文字(懂甲骨文),此学问未成。我现在搞古史,也是继承杨先生的志愿。
先生言:
过春节,就感到不同了。过去爱看戏,现在戏全部没有了。京剧之类,有躯壳而无精神,全不是这么回事,味道已全改了。京剧兴盛三百年,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现在衰了,再人为也无法挽救,因为失去基础,有一股比它时间更早的风吹过来。(现在研究康有为、章太炎有什么作用。)所以现在我不管,再提倡先秦的东西,那时间更早。现代没有音乐了,乱得不得了。国家要制礼乐,而现在没有。民间应该有俗文学,上也不要太干涉下,下也不要太干涉上,自然理顺。现在大乱,应该是出学问之时。
先生言:
孔子倡导尧舜,作用在此。如仅研究父系社会,不可能超出他。
问:《汉书》。
先生言:
前四史当然有特别的东西,因为不杂佛教思想。《汉书》全部天人感应。
先生言:
西洋书《神曲》、《浮士德》可看。
先生言:
妙在整理古籍倒是陈云提倡的。这是他将五十年前在商务印书馆的方法搬到现在,但国际形势已变,此法已落后于潮流。
 
 
二月十五日
问:《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孔子死,活的微言没了,以后弟子亡,纲领也散。现在看来,二千年的《易经》竟大部分没抓到原意,《易经》原来一直是晦的。
先生言:天有意让我澄清一下二千年来的《易经》,也就是澄清二千年的中国文化。此是我的责任,认清客观时空和主观时空后抉择,故和政治界、艺术界、民间等息息相通,但绝对不卷入去。(大意)
问:此我理解到。
先生言:《易》完全抛掉也不关,而是借《易》来通天道,理解宇宙人,解决生死问题,了生死。(大意)
问:此也早理解到。
因问:亲炙梁先生(漱溟)的风采,想梁先生已如此,熊先生更不知如何。
先生言:唐先生就有此气质,真是望之俨然,即之色温,听其言也厉。看见他,完全想见当年曾国藩,李鸿章的风采。他们读孔子的书,即以此为榜样,生死以之。到老年自然而然化掉,就到此境界。(忆先生有一次也提到此境界,谦言虽不能至,心想往之。)
因问:现在读一本书,把整部书化到经里的一句话中去,这样经得到丰富,书也各得其所。
先生言:杨先生过去告诉我一句话,我现在告诉你,关于《易》很重要。就是后来的《易经》,都是抓住《系辞》的某一句话加以发挥成一部书,所以看起来很快,而《系辞》也由此水涨船高。这是进化,不应截流而观源。
先生言: 
 
《彖传》作者有整体思想,故完全不能瞎说。《系辞》云:“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还有一半是《小象》等。
更妙,下次来讲给你听。(按:此可见先生的教育方法。)
先生言:《系辞》是多人所作,集合而成。(大意)
先生言:《文言》是孟子后学所成,如万章之类的发展,故一拍即合。否则荀子有这么多学生,孟子独没有,哪儿去了,原来都入此。
问:对了。想孟子的学生听了老师这么多东西,发扬且不论,难道连保存也不成吗。
先生言:孔子立尧舜以当自然科学,从周公周礼以当社会科学(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尚可,但到孟子时代变了,已提到伏羲而尚言必称尧舜,此执乃大错误。故我总结,孔子功在尧舜,罪也在尧舜。
先生言:孟子批许行,可见当时已有知识分子直接参加劳动的见解。但知识分子是有其作用的,社会的进步到底是工人的作用还是知识分子的作用,社会分工必有所不同,会不会有手妒忌嘴巴多吃点呢?当然,某些人尸位素餐又是一回事。
先生言:现在提倡孔子,太妙了。各方面有各方面的目的,凑到一起来了。实际上政府感到开放以后,明目张胆夺利,不安分,统治不安稳。故利用孔子讲名分,讲清高,以此让人民自我束缚。(先生言:你读孔感到与社会上读孔不合,是因为进去还没出来。答:自感还没进去。先生言:对。)实际上是利用封建的孔子,但官方出面不好,故支持民间,否则根本不会允许,并以此相应国际潮流。而一些老人则由此仍宣传孔子,当然也有人借此取名的。而国外杜维明等想借宣传孔子向大陆倒灌他们的思想。各种因素凑合在一起,太妙了。
先生言:我恐怕匡亚明等不具备捧起孔子的能力。
问:我认为连苏先生(渊雷)也不够,梁先生(漱溟)当之无愧。比梁更高的不愿宣传孔子,比梁更低的不配宣传孔子(国际孔学会将授梁勋章)。孔子,我最敬佩之人,但我极反感打孔教会的旗号(袁世凯的筹安会也是此性质),乌烟瘴气。先生去年讲《诗经》,曾讲《蒹葭》一诗是传道诗,当时我就想道在何,现已理解,故“洁净精微,易教也”。而且真正的《易经》到后来文字没有了,完全以卦象,最后卦象也化入时空,方可称“洁净精微”四字。
先生可之。
先生言:《蒹葭》好,故唐先生称它为“纤介无尘法”。
先生言:过去有人批评我太执着《易经》,此话我又同意又不同意,过去杨先生、薛先生就是这点帮助我非浅。每读一本易注,他们马上把时代背景点出来,所以我没有光读《易经》,而是读时代、时代思想,后来越积越厚,变化也出来了。我现在《易经》才可以不要了。
先生言:你读书要注意积,慢而快,日积之不足,月积之有余。
先生言:我写《彖传》,总的原则当然不变,但具体写的时候都有新的相应的东西。
先生言:你提到的版本问题,我脑筋里摆了两天,已经通上去了。两种版本这个分别(科学——推步)在邵伯温就开始了,非常之早。
问:甚至可能不完全是邵伯温,邵雍本人也可能有此两面。他可能在生时用卦象排过,伯温等亲见,但另一面太高学不会,故只能继承此浅的一面。其别在邵雍本人或已如此。
先生大笑,可之。
问:《周易订文》引《说文》,坤,言土位在申,一排,确合后天图。
先生言:
薛先生《天文文字》讲申就是电,也就是神,伸阳以继承乾元。
先生言:
研究学问是很有点味道的。
先生言:
要一步一步踏实,这一步踏实了,再上去。上不上去,下来了,踏实了就可以再上去。步步踏实,一步又一步地上去。
 
友人陈思和云:钟阿城深沉不露,不大谈入深处。他有一回自己说:《老子》没读懂,《庄子》每天读一遍以为功课。
又云:韩少功、李杭育等不赞成阿城他们的“寻根”,认为他们是士大夫文学。故他们是另一种味道,提倡吴越文化。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