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逸思视觉  逸思新闻

动漫物语

日期:2005/11/14|点击:14

       鲁迅先生在茅盾家里吃饭的次数并不多,然而,茅盾夫人请他吃过一种“野火饭”,是比较特别的。那是19335月间的事。

那时,他们两家都住在虹口的大陆新村。鲁迅先住进19号,邀请茅盾也搬来住,不久,茅盾全家搬到39号,隔开一条弄堂的后门对着前门。因为新搬家,茅盾夫人孔德想请大先生(对鲁迅的称呼)全家来家里吃一顿家乡饭,由她亲自下厨。那么,准备哪些有特色的家乡菜呢?茅盾家的保姆由珍,是从家乡乌镇出来帮佣的,合计想出做“野火饭”的主意。这饭有什么特别呢?

       茅盾说,野火饭”是家乡的一种便餐,用肉丁、笋丁、豆腐干丁、栗子、虾米、白果等,加上调料,与大米混合拌匀,煮熟即成,吃时再配以鲜汤。

       用这样简单的便餐招待鲁迅,不知吃饭时他们讲了些什么话?《鲁迅日记》是否有记载?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鲁迅日记》中,果然找到有关记载:“六日 晴。午保宗来并赠《茅盾自选集》一本,饭后同至其寓,食野火饭而归。”原来,56日中午时分,保宗(茅盾的化名)带了一本新出版的书,到鲁迅家送书,并相约晚餐的事。等鲁迅午饭后,两人同至茅盾寓所,整个下午在他们家盘桓,至“食野火饭而归”。

鲁迅的记述虽简约,却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录,道出了他和茅盾之间的友谊,及两家原本朴素简约的生活。这种不事夸张的随意生活状态,在相互熟识的交往中透出真情和实意。难怪茅盾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也有相应的记录。

这使我想到小时候吃过的野火饭。家里孩子多,每次总要烧满满的大锅,每当饭菜飘香时,小孩子总绕着母亲问:今天饭里放了些什么?这饭的美妙在于“杂”,常常就地取材,诸如土豆、山芋、扁豆、胡罗卜、甚至发豆芽,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锅里放入各种肉丁,当是最受小孩子欢迎。起锅盛饭时,我总提出要烘饭锅底的部分,又不能烧糊了的。这饭最香。

可惜我没有尝过真正的“野火饭”,在家乡乌镇也没有吃过。当年,几位“老乌镇”想出烧“野火饭”,因为这饭适合农村用的大灶,下面烧柴禾,烘烤出来的饭别有一番滋味。而三十年代的上海,即使住在刚建成不久的新式里弄――大陆新村,厨房的一角,还保存着铁锅大灶,很适宜烧这种“野火饭”。不同于我小时候家里用的煤球炉,更不是现在每家每户用煤气灶上烧出来的饭菜。而且,城里小孩子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饭。只是茅盾和夫人请鲁迅全家来家里吃便饭的时候,小海婴生病了,许广平只能在家里照顾他,没有一起尝到这“野火饭”的滋味。如今,我就此事问海婴先生,他也无从记忆了。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