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社青年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我院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个人科研和工作实际,纷纷畅谈心得体会。

薛泽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书记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青年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和未来之望,上海近年来高度重视青年与人民城市建设的双向赋能,不但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还连续三年将此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智库联盟单位成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青年有责任也有使命通过深耕理论为人民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提供智力支撑,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青春实践,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赵祎(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副书记 机关纪委专职纪检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关键指引,其中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提升等目标承载着时代重托。新时代青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应当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时代机遇。要把全会精神作为指引,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发展大局,立足自身领域锤炼本领,勇于突破创新,将个人理想追求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相连,怀揣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梁思思(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委书记):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十五五”规划更与我们青年的成长黄金期高度契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青年团员自觉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当代青年要立足所学专业、本职岗位,增强理论积累,勇于实践探索,提升本领磨砺心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十五五”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潘秋晨(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助理研究员)“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更需要我们“思当下,谋未来”。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积累,为参与谋划和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贡献青春智慧。在此过程中,既要完成自我学术追求的新挑战,更要承担时代赋予青年科研人员的新使命,立足“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让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真正做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姜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辅导员 研究生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蓝图,令人倍感振奋。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努力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四大优势,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作为支部书记,我也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要求,学习、宣传好全会精神,在支部营造良好氛围。

马进园(机关团支部团员科研处干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有以下体会:以制度创新为纲,筑牢管理“压舱石”。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保障。以服务升级为翼,激活创新 “动力源”。更加注重转变服务理念,主动贴近科研人员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科研环境,激发团队创新潜能。以效能提升为要,打通发展 “快车道”。积极推动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强化数字治理能力,实施全周期动态管理,以治理新效能破解 “研究与应用两张皮” 的治理痛点,助力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

陈晓琪(智库建设处干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强调这是一个阶梯式递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全会指出,必须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青年智库管理人员,我将把这些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在智库管理工作实践中,创新思路方法、提升专业能力,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玥华(上海社会科学院202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副书记):通过初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的一员,我认识到必须率先加强理论武装,积极协助学校,鼓励并组织同学们参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展示”等活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会议精神。全会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团委工作中,就是要以同学为中心。我们将努力把服务同学的最后一公里走实、走好,像全会要求的那样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学校为同学们排忧解难,让大家能更专注地投身学习和科研,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张宝月(上海社会科学院2024级情报学专业研究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办公室委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让我深刻联想到人文社科研究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等前沿方法。人文社科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是文化领域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我们既要坚守学术传承的初心,守护好人文社科的思想内核与学术底色,更应主动突破传统研究的路径依赖,以开放姿态拥抱新的科研范式。展望 “十五五”,我将自觉把全会精神融入学术追求,在扎实锤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从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黄乐高(上海社会科学院2024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宣传部委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绘就了清晰蓝图,其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部署,让身为青年学子的我备受感召。作为院团委宣传部委员,我尤为关注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可以将技术攻关的奋进故事、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融入宣传,让同学们真切感受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蓝图已绘,奋斗当时。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宣传岗位上深耕实干,引领身边同学从见证者成长为建设者,用青春笔触书写强国征程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