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95后尚社博讲团,创新党课开出青春之花

尚社博讲团:尚社博讲团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团委领导下的一个致力于为高校、企业等机构单位提供讲座的青年学术组织。尚社博讲团始终秉承经世致用倍受益,传播理论馈社会的理念,以各级团组织为依托,面向我院全体硕博研究生招募主讲人,为其提供一个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且兼具公益性的学术理论宣讲平台。

2021年4月24日,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对尚社博讲团进行了专题报道。以下是报道全文。

黄浦区作为党的初心地,红色文脉源远流长。“新青年”讲师团是由黄浦团区委发起、通过百人百课方式组织黄浦区域内100余名政治坚定、善于传播党的理论主张,并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优秀青年代表参与党史宣讲的特色拳头品牌。

在持续了4个多月的广泛征集和推优过程中,好作品和优秀“新青年”讲师层出不穷。在用好初心之地红色阵地的同时,“新青年”讲师团也在探索使用创新方式讲党史,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语言,以讲师团成员专业化的领域背景回望历史关照当代,讲好红色故事。

在其中推选的“新青年”讲师团十大优秀作品展演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了不少深具典型意义的佳作。其中,一支由上海社科院青年学生组成的95后“尚社博讲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1.结合党史,说当下的红色故事

“新青年”讲师团成立的深层意义,在于不是就历史说历史,而是开当代之新风尚,结合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背景、结合新时代的成长环境让青年人讲好“自己”的红色故事。

尚社博讲团负责人池龙威学的是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史专业学生,他告诉记者,尚社博讲成立于2019年3月,拥有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成熟青年讲师36位,另有30余位正在培训学习中的预备讲师,会有新老更替,可提供涉及经济前沿、国际政治、“四史”等不同领域的主题讲座。截至2021年4月,尚社博讲已举办40余场院内外公益讲座,讲座形式丰富,采用线上与线下联动。

作为组织者,池龙威很早便加入了博讲团。他希望结合自身的专业所学不仅自己学好,也要利用好,让其在更大的平台参与社会公益,参与党史知识分享。而“鲜活”成为这位95后主讲人的自我要求,能用年轻人的创新方式讲党史,也让整个尚社博讲的参与热情高涨。演讲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朗诵、诗歌,也有快板。因为看到黄浦团区委在招募“新青年”讲师团,于是整个尚社博讲几乎全员参与其中。

        2.彰显青年,将“小我”融入时代大潮

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团委书记梁思思告诉记者,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社科院研究生院更关心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聚焦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聚焦如何让青年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建设中去。同时,博讲团是公益性质的,也希望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建立回馈社会的意识。

纵向看,上海社科院宣讲队伍分为三个梯度:高级别的是专家讲师团,由社科院的资深科研人员组成;第二层面是青年讲师团,由青年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第三层面就是学生讲师团,也就是这个以95后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的“尚社博讲团

如何结合党史教育以及学生所学专长,来把新中国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讲“活”讲“透”,来让青年人发挥脑力和智力参与上海的城市建设?梁思思说起了几个广受好评的实操案例。“一号机密”的微团课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这是学生自发原创参与、自己讲述党史的项目。

最近,尚社博讲还为光明中学开设了10堂学史讲座,围绕议题“中国社会与中国青年”展开,着力点就是从青年人视角来看国家蓬勃发展,把一些很宏观的议题放在“小我”的切入口进行。我们想考哪所大学?想学什么专业?这些个人志向未来能否为国家所用?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投身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之中。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位95后讲师,所讲议题是“马克思的青年观”,这个题目很容易陷入枯燥的理论,比较空洞,于是他找出马克思的一些文章,具象晓以利弊,从马克思关于“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入手,结合当下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去谈“我们应该如何去确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在为学生解读什么是区块链时,另外一个从事经济学研究的95后讲师则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在教室里进行分组游戏,让他们直观体会什么是信任背书,如何在一个“区块”间实现加密技术。

        3.对话95后“新青年”主讲人

刘浩东

“一号机密”

主讲人、创作人之一

       Q1.当初创作“一号机密”的契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选这个题目?


选这个题目其实很偶然,之前曾经有次路过昌平路、江宁路路口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旧址,当时感觉很好奇,就查了一下地名,大概有了个印象;后来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上看到了有关陈为人事迹的相关文章,尤其是知道他一直守护党的机密,积劳成疾,最终病逝,我被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于是开始酝酿了这个团课。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一方面它基于上海优秀的红色文化底蕴,革命战争年代中,在上海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隐蔽战线的同志艰苦奋斗,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党的“一号机密”守护人正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因为其自身特点,也因为其传播不够,导致知名度不太高,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员,更身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与学习者,我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将这个故事传播给更多人,讲好中国故事。

“一号机密”创作小组成员大多出生于1997、1998年,虽然离革命战争年代较远,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早已让我们对革命英烈的事迹心向往之,“一号机密”守护人故事的精神更应当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传承下去,用年轻的声音讲好红色故事。

        Q2.能讲一讲“一号机密”守护人这个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吗?


第一个故事是在进行资料搜集时发现的,我们注意到了一部1996年拍摄的电视剧,名为《一号机密》,这部电视剧就是以我们所讲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梗概,并且也为展示提供素材,我们小组的何楠飞同学更是在一天时间内将一整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

第二个故事是为了能够增强团课的生动性,我们中间设置了一个拍摄实地视频的环节,当时还是冬天,我们前往旧址处,却由于旧址正在进行修缮,而未能进入拍摄,只得冒着瑟瑟寒风进行录制,由于并不专业,也在中途忘词多次,我们小组的刘津津同学不厌其烦,多次重新录制,最终合成了整个视频脚本。

第三个故事是在进行台词的磨合过程中得到的灵感,我们小组的陈峻杰同学为了能够更好在舞台上做出展示,整整一个星期都认认真真练习,在宿舍中甚至已经把打游戏的室友惹烦了,也依然在走廊里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Q3.结合上海社科院的实际工作,通过参加“新青年”讲师团,对你的实际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和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在抓好自己的科研主体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增强自身的政治站位与社会责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无数光辉成就,身为一名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在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的同时,更有义务和责任将故事讲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党百年以来的奋斗历程。身为一名青年,参加“新青年”讲师团,既促使我们更深刻、更认真地学习党史,也促使我们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群众,将理论和故事传播出去,展现青年风采,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Q4.参加“新青年”讲师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首先是进一步地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宣讲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和深刻的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次是,在宣讲中,让我们真真切切面对人民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什么。真正地践行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再者是促进了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研究和学习社会科学,更应该根植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走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青年一代是“强国一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由我们来实现,只有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不褪色、伟大复兴不变色,或许简简单单的宣讲微不足道,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青年一代必将让红色照耀道路,用信仰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