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邓智团:以区域协调发展新突破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日期:2025/11/11|点击:11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重要战略地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唯有深入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方向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空间基底,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锚定战略价值,深刻把握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推动从“单点突破”向“整体跃升”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平均化”,而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发展资源、补齐短板弱项,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覆盖全国、惠及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显著,若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不仅会制约经济整体效能,更会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正如《建议》所强调的,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域性”。

其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区域差距是制约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先富带后富”的协同机制,缩小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议》提出“加大差异化政策支持力度”,目的正是要通过精准施策更好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其三,保障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当前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安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底线。《建议》强调的“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正是通过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基地的布局优化等,构建起“全域统筹、安全可控”的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聚焦实践路径,明确“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方向与硬举措,推动从“宏伟蓝图”向“生动实景”转变

《建议》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区域发展从“协调”向“更高水平协同”跨越。

一是优化“四大板块”差异化布局,推动区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建议》提出“促进东中西、南北方协调发展”,这一部署既延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东部地区要“挑大梁”,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标杆”;中部地区要“提能级”,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要“强根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东北地区要“焕活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二是深化重大区域战略协同,打造区域发展“增长极”。《建议》进一步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此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打造北方的“新增长极”和西部“核心增长极”。

三是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联动”,《建议》提出“深化跨行政区合作”,直指区域联动的“痛点”。比如,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式”发展;完善区域间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共享等机制,让区域合作“互利共赢”。

四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夯实城乡融合发展“根基”。《建议》明确“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从人口流动、城市结构、城市品质三个维度作出系统部署。比如,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等等,确保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五是打造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区域协调发展开辟新领域。比如,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打造“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

 

来源:文汇报日期:2025-11-11

作者:邓智团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