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②】王泠一: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与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日期:2025/10/23|点击:12

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系列活动、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7月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习近平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党委宣传部联合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推出主题专栏。

 

6月26日是联合国宪章日。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依次在一份重要文件——《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上签字。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参加的中国代表团,是第一个签字的与会国家成员。当年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在纪念《宪章》签署80周年之际,必须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在中共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召开之前,在中国代表团人员组成的问题上,国共两党曾有过激烈争执。蒋介石极力排斥中共参加代表团,这一做法不仅遭到中共的坚决反对,也遭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界强烈反对。最终,在国共两党都享有很高威望的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延安等解放区人民参加了中国代表团。董必武这次去美国,是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第一次在美国公开亮相。当时,国民党在国际舆论上大肆污蔑抹黑中共“危险”“好战”。在美期间,中国代表团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国际媒体通过董必武这位亮相国际舞台的中共代表,认识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董必武一行打破了外交封锁,在中共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外交活动是政党对外展现自我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党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之一。中共很早就注意到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抗战时期,中共的外交活动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制约。鉴于此,194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党内指示,指出“外交正是我们工作中所最不熟悉的一方面”,只有“冲破国民党种种禁令和约束,才能便于我们外交来往和取得国际直接援助”,并断言“如果国际统战政策能够做到成功,则中国革命的胜利,将必增加许多便利”。半年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会晤并发布公告,决定当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筹备成立联合国。1945年3月9日,周恩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强调赴美的中国代表团应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同盟代表。中共代表最终成行。

《宪章》是国际关系的基石

纪念《宪章》签署80周年,必须重温《宪章》精神的核心意涵——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坚持多边主义,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遵循法治原则。从联合国运行的实践看,《宪章》的核心意涵是国际社会值得坚守的理念和行动法则,一些国家无视或断章取义《宪章》,是现今世界不太平的根源。

今年6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宪章》签署80周年的非正式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敦促所有会员国遵守《宪章》精神、担负起《宪章》规定的责任、追求《宪章》所描绘的未来。他指出:《宪章》是希望的宣言,是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更美好世界的基础。联合国的创立与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直接相关。今天,《宪章》宗旨和原则遭侵犯的程度前所未见,对《宪章》“合则用,不合则弃”越来越普遍。古特雷斯强调,《宪章》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各国绝不能把违反《宪章》核心意涵视为正常。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宪章》签署8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的致辞中,呼吁并强调必须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宪章》精神的时代回响

团结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离不开积极践行中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提出过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信守诺,不仅一以贯之地恪守《宪章》的核心意涵,也为联合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获得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精准扶贫”等理念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为全球治理及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中国智慧的集大成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正是《宪章》精神的时代回响。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6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栏目

作者: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