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王晓丰:“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仰观星辰轶事中西传播之旅

日期:2025/09/05|点击:11

泰勒斯(Thales)被认为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关于他仰观星辰却不慎落入井中的轶事流传甚广。伴随西学东渐浪潮,这一轶事也传入中国,并展现出特殊意蕴。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谈及哲学家的特点时,较早提及这则轶事。据说,泰勒斯在研究星辰时不慎落入一口井中。女仆嘲笑他,热衷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面前和脚下的东西。此时,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呈现出来:见识低的人嘲笑哲学家,却似乎嘲笑得还蛮有道理。

其实,哲学家是最接近本质或者真理的人。他不像“智术之师”那样仅关注具体、个别的事情,而更关注普遍的、本质性的事情,如人的本质、善的本质等。这就需要哲学家把目光往上抬,看向理念世界。

柏拉图对仰头观星的哲学家的肯定早有苗头。在《克拉底鲁》篇中,他依据词源说——希腊文的“人”这个词,包含“抬头看”和“已经看见”两个意思——强调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他抬头看他已经看见的东西”。观星一事,无疑很符合这个词义。

从罗马时代开始,泰勒斯仰观星辰却不慎落入井中的轶事被反复引用。在神学家、哲学家德尔图良笔下,泰勒斯掉到井里是咎由自取,嘲笑他的人则是智慧的代表。他借由这个轶事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哲学家不应沉溺于对自然物的“愚蠢好奇”上。

泰勒斯仰观星辰却不慎落入井中的轶事传入中国,可追溯至18571月创刊于上海的《六合丛谈》。该刊于第1卷第5号开始刊载《西国天学源流》一文,在第9号及之后的6期上连载剩余部分。其中,第9号上讲到了这则轶事。该文未署名,但应为伟烈亚力口译、王韬笔录。

黄钟骏在1898年出版的《畴人传四编》中也介绍了这则故事,文廷式撰著的《纯常子枝语》亦引述该事,且都传递出可爱的求知者的形象。此后,随着西学引介深入,这则轶事逐渐为一般人所知。

细细思索,这则轶事吸引人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二元对立结构所产生的冲突效果。它引发不同时代的人思考哲学和日常生活、理论和实用等多种问题。这则轶事的中国之旅始于上海,从一个侧面证实上海是近代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最大中心。它在中国的流传很大程度上贴合中国人追求新知、追求富强的道路,因而更多被从积极求知者的正面角度予以阐发和理解。这也反映出近代西学中国化的一些特点。

 

来源:上观新闻2025-09-05

作者:王晓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