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系列活动、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7月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习近平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联合上海宣传通讯,与院历史研究所合作,特邀专家聚焦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撰文,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辟了东方主战场,更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卓越的战略贡献,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中国开辟最早、持续最久的反法西斯战场,
率先独立抗击法西斯侵略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军民率先举起反法西斯旗帜,成为最早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坚持抗战达14年之久,在时间上远超欧洲战场(1939年—1945年)和太平洋战场(1941年—1945年)。
在抗战的起始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始终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日本精锐部队斗争。在江桥抗战、一·二八抗战、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长沙保卫战等战役中,中国军民沉重打击了侵略者。为抗击侵略,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战场牵制并消灭大量日本侵略军,
支援了多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战场的浴血抗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长期占其陆军的7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半数以上的部队仍深陷中国战场。中国战场消灭了日军154万人,占日本二战总伤亡人数的70%。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财力和资源,据日本大藏省统计,1937年—1941年间,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军费投入占国家财政的年度最高比为77%。
中国战场在战略上支援与策应了多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支援了欧洲战场,让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破产,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危机;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限制了日本大规模增兵,并迟滞其进军澳大利亚等军事计划。中国远征军支援了东南亚战场,曾解救陷入困境的英军,最终成功恢复盟军陆上补给线。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同盟国领导人,都曾积极评价中国的抗战贡献。中国军民还以宝贵资源支持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滇缅作战时期,中国向盟军提供了30万担粮食以及被服等后勤物资。中国的锑、钨等战略矿产资源,通过国际通道运往英美等国,支援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军工生产。
中国抗战诞生反法西斯理论与经验,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在抗日战争实践中诞生了先进理论和宝贵经验,为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实践,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胡志明等越南抗日领导人,曾参加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深入研究《论持久战》和游击战争理论。菲律宾抗日武装力量的干部在新四军的帮助下学习游击战理论和根据地建设经验。此外,朝鲜、缅甸、马来亚等地的抵抗力量也曾得到中国军民的指导和帮助。
中国率先倡导并努力促成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及联合国组织
中国是最早倡导并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草拟的《八一宣言》中提出建立反帝统一战线。1938年,中国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提出“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1942年,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抗战被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整体战略。1943年,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东方战场的战略协同。1945年,中国参与波茨坦会议,支持《波茨坦公告》,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联合国的成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中国积极参与其建立过程。1941年8月,美英提出建立联合国设想后,中国政府即给予高度评价。1942年1月,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积极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在确立联合国原则和宗旨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为防止法西斯主义战后死灰复燃,中国提出了三条具有反殖民反压迫意义的核心建议,最终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5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栏目
作者:陆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