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张永广、佘凌:全球文明对话的中国实践

日期:2025/09/01|点击:11

20257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20246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等83个国家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全球共识。这一决议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核心精神。该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为框架,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和平发展共识,不断推进全球文明对话中国实践。

一、全球文明对话中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中华文化遗产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转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出显著影响力,为全球文明对话作出重要贡献。20247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其中包括15项世界自然遗产和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同年12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申遗,中国非遗项目总数达44项,居世界首位。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理念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中轴线作为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成为向世界传播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春节承载的团圆、和谐理念与全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度契合。通过申遗,春节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桥梁。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黑神话:悟空》作为国产单机游戏的杰出代表,自2024820日上线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其不仅在游戏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及全球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游戏将传统叙事与探险解谜结合,展现孙悟空成长历程与西游奇幻世界,既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又通过数字平台触达海外受众。其成功证明:传统文化可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时空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激发文化共鸣,促进中外文化互鉴。

二、全球文明对话交流的中国平台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参与者,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论坛和活动,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平台和契机。

202432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汇聚了来自50余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200余位政要、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围绕“民主与治理现代化”“数字时代的民主与法治”“人工智能与民主的未来”等核心议题展开多维学术对话。会议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及圆桌论坛等形式,系统阐释了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论坛通过跨文化对话与跨学科研究,深化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阐释,为全球民主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持。其成果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文明倡议中的实践担当,亦为新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注入了新动能。

2024710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尼山成功举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平台。尼山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理念,为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提供了广阔空间。论坛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分议题对话会、平行论坛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入交流和互鉴。论坛从学术界和思想界,逐步拓展到宗教、伦理、生态、国际秩序等多个领域,形成多个卫星论坛,如华侨华人论坛、中医药论坛、青年论坛、文学论坛等。

2024116日至8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旨在从古典文明的研究视域出发,回溯人类思想之源、总结人类历史智慧、发掘人类文明传统,为加强文明对话夯实学理根基,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古典文明的义理与精神、古典学与人类未来及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成为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里程碑。

三、全球区域文明对话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区域文明对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诸多中国方案,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中非合作论坛持续深化中非文明对话及人文交流伙伴关系。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推动中非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果丰硕。中非文明对话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非文明对话的现实价值更加凸显。一方面,中非文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中非文明交流也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现代化进程。习近平主席在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其中之一是“多元包容的现代化”。文明交流作为核心维度,既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又通过经验共享促进双方现代化进程。

“人文金砖”推动文明和合共生。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提出建设“人文金砖”,倡导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合作平台,不仅在经济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合作潜力,更在文化和历史层面汇聚了深厚积淀与璀璨成果。2024年金砖峰会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搭建文明对话平台,展现金砖国家历史积淀与文化特色。中国推动“大金砖合作”框架下的人文交流,促进全球南方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互鉴,为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注入文化动力。

“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推动“文化丝路”的繁荣与发展。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明对话领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打造文化丝路,为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包容,也为各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文化交流活动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举办了众多艺术表演和展览活动,展示各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色。西安“一带一路”国际音乐艺术周汇聚中亚国家音乐家,成都“丝路之约”艺术展展示多国手工艺品。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涵盖考古发掘、数字建档等领域,教育与媒体合作则通过联合办学、影视译制推动青年交流。截至目前,文化丝路活动覆盖30余国,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中国样本

近年来,中国通过举办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包容,积极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中国样本。

“世界戏剧日”推动戏剧艺术的国际对话与文化共鸣。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在河北廊坊举办,35国艺术家围绕“找寻人类情感连接点”主题,通过演出、研讨会等形式探讨戏剧跨文化功能。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度假区以“红楼梦+戏剧”融合项目为载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成果。戏剧作为共通语言,超越国界传递人类共同情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艺术媒介。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通过Z青春”国际青年会客厅、中美青年企业家圆桌会等活动,覆盖文化、经贸、体育领域。2024年启动的国际青年潮流文化季,以街舞、动漫等现代元素促进青年创新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国际青年讲堂则围绕“汇聚青春力量共谱文明华章”主题,培养青年跨文化理解能力。中心全年举办活动超百场,参与青年逾万人,形成全球青年互动网络。

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方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文化交流平台,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使命。截至20247月,中国在全球设立49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家驻外旅游办事处,常态化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等活动。阿斯塔纳中国文化中心通过茶艺表演、非遗展示,系统传播中国茶文化;巴黎中心则以书法、京剧工作坊吸引当地民众参与。这些平台成为中华文化海外展示窗口,推动中外文化深度交融。

“相知相亲,和合共生”。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通过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推动文化融合创新;中国将积极推动全球文明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构建更加公正、平衡的全球文化新秩序;中国将继续加强教育与学术交流、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推动媒体合作、增进信息传播与共享,利用数字科技拓展文化交流新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明动力,为推动全球文明对话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来源:上观新闻2025-08-29

作者:张永广佘凌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