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④】李强:海派之源徐家汇:新时代上海文化,融合策源地建设的实践创新

日期:2025/07/07|点击:29

编者的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是文明的容器,是多样异质文明的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城市与文明共生,城市发展的本质在于文明的提升和多样文明的聚合,文明多样性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

20233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了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2024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等83个国家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全球共识。

新时代,全球城市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规模,更在于能否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未来,那些能够崛起为全球性影响力显著的文明城市,更可能位于文明交汇的枢纽地带。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建设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典范城市已成为新时代上海的实践担当。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联合《上海宣传通讯》,从城市文脉传承与文明对话、上海国际影响力与国际传播力建设、上海全球议事平台建设、新时代上海文化策源地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的“上海品牌”建设等维度,推出一组智库文章,总结文明交流互鉴的上海实践并提出相关建议,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作为上海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核心场域,徐家汇承载着徐光启“会通超胜”的文明对话精神,历经400年时空嬗变,已发展为全球文明互鉴的典范区域。在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徐家汇通过历史文脉活化、空间载体创新、传播体系重构三大维度,构建起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融合策源地发展范式。

历史基因解码:

徐光启精神的当代诠释与价值转化

徐家汇的文化基因可溯源至明末徐光启“汇通中西”的学术实践。徐光启大量翻译介绍当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借鉴,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徐光启与利玛窦主持编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开创了中西知识体系的平等对话范式。晚清,中外人士在徐家汇合作开展“江南科学计划”,促进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知识互通。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品格,在当代转化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内核。

在教育传承维度,徐家汇构建起“百年教育”文化谱系。徐汇中学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其校训“崇思尚学”延续至今。徐光启纪念馆于2021年启动的“汇流·海派精神四百年情景思政课程”,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教学空间,传承光启精神。

徐家汇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爱国思想资源。徐汇中学毕业生金文祺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汇学救国十人团”,抗战初期他在太仓张泾牺牲于日军枪下。百代小楼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运用全新展陈,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整个徐家汇地区,充分利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构建起“天主教中国化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旅线路”的多层级、立体式教育网络。

在文化传承创新维度,徐家汇当地单位创造性转化百年中西融合文化遗产。例如,徐家汇源景区等近年来相继推出海派绒绣展览,推动传统工艺的创新传承;徐家汇书院开发多品种非遗文创,并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土山湾牌楼建筑形象,打造“光启之门”;等等。

空间生产重构:

徐家汇源景区的多元文化共生实践

作为全国首个开放式4A级旅游景区,徐家汇源景区整合15处文保单位,形成了“三核三带”的空间格局:以徐光启纪念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带,以徐家汇天主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带,以徐家汇书院为主体的创新教育带。2023年开放的徐家汇书院,精心构建起复合型文化生态,以“智慧图书馆”为定位,通过“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特色活动,让市民得以近距离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徐家汇源景区构建起“全域感知—精准供给”服务体系。上海气象博物馆和上海电影博物馆“上岗”机器人,让静态展品在自带的屏幕上“活”起来。景区还优化AI导览功能,包括多语言服务、个性化路线推荐、AR沉浸式体验等,并探索文化IP衍生开发,提升游客的互动感和参与度。

国际传播创新:构建

“实体空间+数字平台+国际网络”三维传播矩阵

在文化传播维度,徐家汇构建起“实体空间+数字平台+国际网络”三维传播矩阵。原创中英双语绘本《阿土的小狮子》和宣传片《悦见徐汇》等,分别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银鸽奖”国际传播产品(出版)优胜奖和(视频)最佳奖。徐家汇藏书楼化身中西文明交流的研究重地,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查阅资料,并定期举办全球文明互鉴相关专题展览,成为闻名中外的公共文化空间。

徐家汇着力打造“海派文化研究高地”。徐家汇街道结合海派文化特色,举办“璀璨徐家汇·海派文化节”专场,通过徐家汇海派文化节开幕、生活盒子文化联盟成立、长三角阿卡贝拉研习基地揭牌,为全年海派文化盛宴拉开序幕。近年来,徐汇区文旅局把提升区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确立“海派文化之源”城区品牌,积极挖掘文化遗产和人文价值,提升徐汇文脉的历史厚度和宣传广度。

徐家汇的创新实践表明,文化融合策源地的建设需要实现历史基因解码、空间生产重构、国际传播创新的系统整合,通过构建“历史记忆—当代创新—全球对话”的完整链条,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发展动能。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3

作者李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